翙岗李康三次拒绝出任元官 |
http://www.tlnews.com.cn/ 2011年08月17日 08:19:43 星期三 |
李康(?~1358),字宁之,号梅月处士,元桐庐翙岗(今凤川镇风岗村)人。自幼警悟开爽,他年十二时,因母病久治不愈,竟学古代孝子的榜样,割腿肉和成稠粥,让母亲饮服治病。其母饮后病固愈,被人称为“李孝子”。 李康善诗文及琴棋书画,乐与文人交往。家有一书室,以南唐李庭圭《藏墨诀》中“临风度梅月”句,定名为“梅月书斋”。李康淡泊名利,读书与一般读书人有所不同。他不读科举必读之文,只注重研读科举功名文以外的经史文学。对于古学之研究,造诣尤深。当时,青田刘基已辞掉元朝官职,在翙岗华林寺设馆授徒,与李康时相往来结成知心朋友。刘基曾写了一首《题梅月斋宁之读书处》诗: 乾坤清气不可名,琢琼为户瑶为楹。 轩窗晓开东井白,帘栊暮掩西山青。 玉堂数枝春有信,银汉万顷秋无垠。 夜深步月踏花影,梅清月清人更清。 对李康清雅的梅月读书斋作了如实的写照,同时也赞扬了李康的人品。 刘基与李康结成知己,因为两人有着共同的政治观点:这就是反对蒙古贵族统治中国、歧视和压迫汉人。当时汉人被分为十等:“—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娼、九儒、十丐”,将知识分子儒士列于娼妇之后乞丐之前的第九等(文革中知识分子被叫做“臭老九”就是由此而来的),汉人为官不能作正职等。两人对此十分反感,均滋生了反元之心。 但两人的反元途径不同。刘基走的是投靠朱元璋直接参加推翻元朝统治的道路。刘基离开翙岗与李康分别时甚是依依不舍,在《留别李君宁之》诗里写道: 群山雪消江水宽,主人情重欲别难。 我今自向玉岛去,短日斜倚着风寒。 满楼山色几时醉,永夜月明何处看。 人生有心无远近,频将书札报平安。 李康则坚持不与元朝统治者合作,不做元朝的官吏,不为元朝出一点力。清乾隆《桐庐县志》中,有李康曾三次拒绝出任元官的记载:第一次是在至正二年(1342),郡守马九皋以币(赠送礼物)聘他出来任职,遭拒绝;第二次是至正九年,上官张逢使闻其贤,再次邀康出仕,复遭拒绝;第三次在至正十六年,宰臣塔失铁至桐庐,致币遣县令罗良上门请李康赴宰臣官邸议事。他去了,却大谈当时政治之失。塔失铁欲授其官,康便以母年老不便外出为由婉言谢绝。 李康不愿充当元朝官吏,不肯为元朝统治者效力,专心致志地攻诗、文、书、画、琴、弈,卓然成家,冠绝当时。他所绘的《伏羲像》,至今尚被珍藏于故宫博物院中,并被编人《晋唐五代宋元明清名家书画集》。其诗文著作更多,《桐庐县志》所记下的就有:《杜诗补遗》、《桐川诗派》、《梅月斋永言》、《看山青暇集》等。于至正十八年 (1358)李康以疾终。高阳许瑗、青田刘基赶来亲临其丧,作诗文祭奠,人乡贤祠。 |
原标题: 翙岗李康三次拒绝出任元官 |
作者:作 霞 网络编辑:俞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