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与桐庐翙岗 |
http://www.tlnews.com.cn/ 2011年08月17日 08:20:21 星期三 |
刘基(1311~1375),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举元末进士,历官高安丞、江西行省掾、江浙儒学副提举。因刚正不阿,受蒙古贵族排斥,愤怒弃官归隐。至太祖下金华定括苍,以币聘基至应天(今南京)。基陈时务十八策,佐太祖灭陈友谅、执张士诚、降方国珍,北伐中原,建立明王朝。累官至御史中丞,封诚意伯,是明朝开国功臣。 这位明朝开国功臣,在佐朱元璋打天下前,约于元至正九年至十一年下半年(1349~1351)隐居在桐庐翙岗,设馆华林寺,韬光养晦,为桐庐江南家喻户晓的人物,至今民间尚流传着“刘伯温翙岗访主”等众多故事。 刘基为何要来桐庐隐居?据刘基自己说是:“予为中原不靖,遨游海内。寄迹桐江晦冈李氏家”(见《刘基·桐江临溪西庄华氏宗谱序》)。另外,还有一个他未说的原因,那就是《明史·刘基传》中说的,刘基“起为江浙儒学副提举,论御史失职,为台臣所阻。再投劾之,归。”就是说他敢于直言,受到蒙古贵族的排斥,怀愤归隐桐庐翙岗。 刘基在桐庐隐居翙岗华林寺设馆授徒约二年左右,培养了一批学子,也结识了李近山、李宁之、徐舫等一批邑内名士为知己朋友。他为李近山“林泉读书图”、李宁之“梅月斋读书处”题过词,赋过诗,还留下了《过桐庐》、《严子陵钓台》、《谢翱羽传题后》、《虎镇山记》、《留别李君宁之》等直接记述桐庐山水人物的华章名篇。他还为《桐江西庄华氏宗谱》、《桐南申屠氏宗谱》撰写过序。据传,刘基次子刘璟也是在翙岗出生的。 元至正十一年(1351),湖北人徐寿辉,利用白莲教组织起义,以红巾为号,部众数十万攻克了湖广以及江西北部,其势东及江浙,西及陕川。因有此变故,刘基于是年冬天,离开了翙岗,回到家乡青田。 刘基回到青田,不是去择地隐居,而是借机联络同志,组织义军反元,但他的情怀桐庐翙岗之心依旧。比如,当他知道翙岗友人李宁之病逝,他立即与高阳许瑗赶来翙岗亲临其丧。至正十八年(1538),朱元璋攻下婺州,平定了托苍,聘刘基赴应天(今南京),佐朱打天下。同行者有宋濂、叶琛、章溢等人。舟经桐庐,他又特地上岸,邀请家居桐庐县城的好友徐舫,同赴应天共创大业,以谋仕进。而徐舫有心为诗,无意仕途,终于当日共酒欢聚,握手告别,谢绝同行。但他们的友谊始终不变。 刘基赴应天后,忙于替朱元璋做军师,谋划理事。与桐庐翙岗的友人还很往来,何他的念友之心不忘。洪武四年(1371)刘基得知翙岗友人李近山逝世的消息,内心十分悲痛,几次想亲自赴翙岗致哀祭奠,始终不得到。只得怀着悲感写了一首《追悼李君近山》诗,着人送到了翙岗李家,以表哀思。诗曰: 白头经丧乱,青眼总凋零。 解剑情何极,看山兴已瞑。 夕岚空蕙怅,朝雨翳松铭。 痛哭幽明隔,酸凄孰为聆! 其诗情真意切,足见俩人交往之深。正是人虽隔千里,心仍系一起。 |
原标题: 刘伯温与桐庐翙岗 |
作者:泓 胤 网络编辑:俞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