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乡武术尽显畲家人飒爽英姿 |
http://www.tlnews.com.cn/ 2011年04月29日 08:12:35 星期五 |
如果说畲歌展示的是畲家人的文采,那么畲乡武术展示的无疑就是畲家人的英武。 莪山畲族的传统武术流传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从畲家人来到莪山的那一天起,畲族的武术就伴随着畲家人一起在这里扎下了根。据记载,在清光绪元年(1875年)的时候,处州(今文成、青田一带)畲民钟炎纷为逃避官府迫害和豪强盘剥,率族人辗转来到尧山坞。两年后,又有李阿寅率族人迁入,自此,不断有畲民寻迁到莪山畲族乡。他们在荒山冷坳中开梯田、筑路桥,繁衍生息,逐渐在尧山坞、铁砧石、潘龙、山阴坞等地聚落。畲族是单门独户居住在半山腰的民族,因此也称之为山哈。过去,畲族人大多住在山上,常常五六十里地找不到一户人家,为了防山贼和野兽,畲族人几乎人人会几手防身功夫。 畲族武术不讲究什么花架子,简简单单就能叫对手无法近身。 数百年来,对于畲族这个独居于群山间的民族来说,武术与生存联系在了一起。畲民们的先人从福建、青田、文成一带迁徙至莪山,而民间武术文化也随之流入莪山。为了生存、渴求文化、防止外来侵害,他们对武术文化有了特别的爱好,认为练武、习武能防止他人侵害,也能使这个民族不被他人欺负。而100多年来,莪山本地民间武术与外来畲族武术相互交融,形成了莪山畲族乡民间特有的畲乡武术,所以在畲族的生存发展过程中有“学两手”之说。而这,也成为了畲乡武术传承发展最好的基础。如今,在莪山畲族乡的每个村子里都不难找出几名武术高手。即使在传统武术已经开始逐渐衰微的今天,仍然有不少畲家人或是为了防身,或是为了健体,将畲乡武术传承了下来。 为了反抗侵略和欺压,畲族人自成一套武术,这其中一招一式都是自己创造的,用于防身自卫。在畲乡,拳种很简单,无非是四步、五步、七步,而常用的器械也是一些棍棒、板凳、扁担等,甚至连手巾、烟筒也成为畲乡练武之人手中的武器。莪山畲族武术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很少使用冷兵器,武术家们可以赤手空拳,也可以使用板凳、桌子。甚至是衣服、裤子。哪怕是那些随手可拿的东西,到了“会两手”的畲家人手中,也成为了可怕的武器。而这些与早年间畲族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以前分散居住在山间的畲族人往往会碰上突如其来的冲突,为了保卫自己,往往不得不随时使用各种手头边的器械。在莪山畲族众多的武术套路中,最有特色的莫过于棍凳术了。这种棍凳术在民间还有一个名称就是“板凳花”。棍凳术顾名思义,就是两人对打,一人舞凳一人持棍,招招式式虎虎生威,不仅好看,还有很高的实战价值。其实,如果用传统武术的眼光来看畲乡武术,你会发现很多生活中熟悉的动作。 在旧社会,人们练武主要是为了防身。处于弱势地位的畲家人为了保护自己,不得不时常准备着战斗。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畲乡武术也就有了自身的特色:先慢后快,以刚为主;一招一式讲究吞吐沉浮,拳不离怀,手脚明快;平马转身,发劲带哼吱之声;手法有运手挑、抽、搓,不拘场地,方寸之地皆可练习;动作跨度小,讲究实效和自卫防身作用。畲族拳术的主要动作有冲、扭、顶、搁、削、托、拨、踢、扫、跳等。进攻时多用拳肘,防守时常用前臂和掌。讲究以肘护肋,步伐稳健,动作紧凑,进退灵活,具有“下如铁钉,上如车轮,手如辗盘,眼如铜铃”的特点。畲乡武术不分男女老少,基本上每个年龄层都有练习者。 进入现代社会后,畲家人对于武术的爱好与推崇不仅没有被降低,反而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起这些招式简单的武术来。不过,现在的畲家人学武术,已经少了以前争斗的味道,反而更多的是为了强体健身。如今畲乡莪山已经成立了专门的武术协会,现在每个村里都有许多武术爱好者。他们中年纪最大的陈秀英老奶奶已经年近90岁了,得益于常年习武的缘故,仍然是身轻体健,有一手好“扁担花”和“小刀手”功夫,常人都近不得身。有趣的是,在莪山畲族乡年龄最小的习武者只有6岁,和陈秀英老奶奶是一家人。 现在的畲乡武术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和喜爱。以前,畲乡武术的传承大多是家族传承和拜师学艺。2009年,莪山畲族乡武术协会成立,让畲乡武术的传播开始走上了正规化的途径。武术协会在全乡设立了四个教练站,让畲乡武术得到新的传承和发扬。不仅是畲家人,还有不少汉族武术爱好者也到这里拜师学艺。畲家武术如今已经逐渐成为了汉畲两族人民共同的文化财富。2009年,在浙江省体育局承办的第六届国际传统武术比赛中,莪山共有8名武术选手参赛,捧回了8金1银,这也成为了畲乡武术在新时代的亮点。 |
原标题: 畲乡武术尽显畲家人飒爽英姿 |
作者: 网络编辑:叶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