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歌阵阵唱响美好生活 |
http://www.tlnews.com.cn/ 2011年04月29日 08:10:52 星期五 |
如果用一种色彩来形容畲族音乐,该是一个“绿”字来得贴切吧?不仅是听觉所勾起一望无垠的绿色大山、绿色森林、绿色大地遐想,也包括畲歌歌韵的缠绵淳厚,让人百转回肠。有人说,听畲歌,宛如聆听畲族兄弟姐妹对岁月的叙说、对人生的感悟、对劳作和丰收的喜悦,敬畏之中别具温情。 说到畲歌,就不能不提到这些动人乐曲的创作者——勤劳勇敢的畲民们。畲族起源于东夷,后来南迁至广东潮州凤凰山一带,繁衍生息。凤凰山是畲族的发祥地和第二故乡。但是阶级的压迫,民族的歧视,又使他们不断迁徙,颠沛流离。公元712年3月3日,在唐高宗时代爆发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畲民起义。这一天,畲民们载歌载舞,庆祝胜利,以后就形成“三月三”畲族节日。这次畲民起义前后经历45年,终被封建统治者所镇压。但畲民希望有一方乐土,过着平静安宁生活的心却从来没有改变过。因此,畲歌就成为了畲民一种美好愿望的寄托。畲族“三月三”歌节与“食乌饭”之俗并举。 在中国众多少数民族中,畲族独具风格。畲族是个居住在单门独户半山腰间的民族,由于是少数民族,他们的耕地和住宅大多在交通不便的山间。俗话说“望山跑死马”,彼此距离十分遥远的畲族先民们在互相联系时就不得不操起大嗓门,用喊叫来交流沟通。这种喊叫联系的方式后来就逐渐演变成了畲民间传唱的民歌。而在以前文化生活贫乏的情况下,不少畲族先民在劳作过程中也时不时地喊上几嗓子。渐渐的,他们也发现这种方式是个不错的解乏方式,于是畲乡民歌也就更加地流行起来。 畲族有自己的语言,却没有文字。他们传递本民族的思想、感情靠的是“歌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民歌。畲族的文化特色主要体现在民歌上。他们的文化传递方式是口传心授。而民歌恰恰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载体。畲民在演唱民歌时不叫歌曲,称歌言。彼此间的交流大部分以歌的形式来表达。歌的演唱、表达方式也是独特的。曾经有人这样描述过畲歌在畲民们的生活中所起的作用,“畲民上山劳动,单人时往往以歌驱寂寞,远处有人听到,听出是年龄相仿的异性,就往往接上,发展成谈情说爱的对唱。畲民在劳动时,还以歌唱形式表达各项生产劳动须遵循的农事季节,介绍生产知识,如何争取丰收,实现美好生活等。” 畲族人爱唱山歌,山歌是他们的语言,流传下来最著名的山歌是《高皇歌》,以神话的形式,叙述了畲族起源和迁徙经过。畲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也没有自己的乐谱,其音乐的传承主要靠口传相授。畲民常以歌代言,沟通感情;以歌论事,扬善惩恶;以歌传知,斗睿斗智,形成一套上山劳动、接待来客、婚丧嫁娶的对歌习俗。畲族民歌七字一句,四句一首,讲究畲语押韵,不少人能即兴编唱,有的歌手对唱一两夜而不重复。唱时用夹有“哩、罗、啊、依、勒”等音的“假声”唱,平时学歌时不夹假音唱叫“平唱”。唱歌的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很少伴有动作与器乐。 勤劳勇敢善良纯朴的畲民们,热爱生活,也喜爱这动人的歌声。无论是婚丧节庆,还是待客会友,都唱歌、对歌,可以说是源远流长。碰到了喜事,他们用歌声来庆祝,遇到了哀事,他们也用歌声来追思。畲族山歌有叙事歌、风俗歌、时政歌、劳动歌、情歌、时令歌、小说歌等众多的种类。畲乡民歌传承人雷竹彩老人回忆起畲乡民歌流行的盛况时说,以前几乎家家户户都爱听山歌,男女老少都会唱山歌,许多畲族山歌手出口成章,语言形象生动,令人赞不绝口。每逢喜庆佳节之日,畲乡处处歌声飞扬,即便是在山间田头耕作劳动或是访亲探友迎宾送客之时,也是以歌对话。畲歌的歌词古朴自然,又清新活泼,充满山林风味,反映了畲族的风情特色。 畲乡民歌源于传统,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时,随着一批淳安移民来到莪山定居,原先的莪山畲族民歌与外来民歌艺术相融合,这才有了今天脍炙人口的畲乡民歌。今天,不少的畲乡年轻人在厌倦了那些流行歌曲之后,又重新喜爱上了这古老的畲乡民歌,这其中不乏有80后、90后。90后新生代畲歌演唱者雷树冰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尝试着用吉他搭配着吟唱山歌,让古老的畲歌赶上了时代发展的潮头。而且他还尝试着对畲歌中不少动人老歌的旋律部分进行调整,在其中增加了一些时尚的元素;再加上用吉他进行配乐伴奏,修改后的畲歌别有一番风味。畲乡的老歌手们也纷纷地找到了薪火相承的传人。古老的畲歌在现代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这美妙的歌声仍将在一代代的畲乡人中传唱下去。
|
原标题: 山歌阵阵唱响美好生活 |
作者:2011年4月29日 星期五 编辑/版式 傅勇强 网络编辑:叶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