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 塘 http://www.tlnews.com.cn/ 2010年11月03日 09:15:11 星期三 桐庐县文广新局王樟松文化局白局长生活很有规律。局里很少有急难险重的任务,也没有人为办事而上门打扰。周末一般足不出户,看看电视练练字,或者写点自己愿意写的东西,悠然自得。他靠在沙发上看电视里于丹在大谈《论语》心得。 手机的彩铃声响起。他无可奈何地接起电话。“白局长,”对方嗓门挺大,“在家呢?在写什么大作啊?晚上有空吗?有空我们聚聚?” 面对这个不是很熟悉但很亲切的一连串的发问,白局长竭力回忆,这人是谁?生人还是熟人?生人却不报名姓,熟人又想不起来。见白局长迟疑,电话那头大笑起来,“不好意思,忘了自报家门——我,王小兴,诚兴建筑工程公司的小王。前天,前天张局长、李局长我们一块在“聚福楼”喝过酒!” 白局长想起来了。前天上午建设局张局长电话邀请他共进晚餐,当时他想都没想就答应了。文化系统经费不足,平时组织活动得仰仗这些实力部门的赞助。这送上门的沟通机会他自然不会放过。诚兴建筑工程公司的王小兴就是在这次晚宴上认识的。 “哦……王总!在下耳拙,一时听不出您的声音。对不起了!”白局长恍然大悟,这个王小兴通过张局长认识他,是冲着剧院项目来的。 “嫂子侄子在家吧?晚上一起去。‘聚福楼’,包厢已订好了。”电话里说。 最近,县里决定新建大剧院,文化局作为项目业主,施工单位趋之若鹜,通过各种关系找到了白局长。习惯于求人的文化局长一下子被人求了,很不适应,也有些无所适从。“再联系吧。”白局长一时拿不定主意,搪塞了一句。 静下心来再听于丹的“智慧之道”,白局长有些魂不守舍。昨天上午带了一个建筑老板直接闯进家里,扔下一袋子烟酒……下午,久不联络的老领导给他打来电话,嘘寒问暖。他清楚,老领导的公子旗下有一个规模不小的建筑公司……他换频道,再换频道,节目索然无味。他转身躲进书房。 这几天为了听《百家讲坛》,白局长也在重读《论语》。当他翻开书案上的古藉时,突然觉着孔老夫子怎么也语无伦次,一开篇就东一榔头西 一凿子,一会说学习,一会说朋友来了。白局长正想着到底是孔夫子说错了呢,还是自己没静心读,这时手机又响了。 “白局长,最近我淘了一幅于佑任的书法,不晓得真假。局长大人您是行家,现在想登门请您鉴赏一下。”打电话的还是那个王小兴。 白局长自然晓得鉴赏后的结果,许多小说里都写过这种送礼套路。但他总觉得在还未摸清王小兴的水有多深前,不能靠得太近。他以不在家为由婉言推脱了。 既然家里待着烦,白局长决定出去走走。他拨了一个号码,“石头,你在哪?”石头是文联的一个小杂志的编辑,当年与白局长同属“文学青年”,私交一直甚好,常一起喝酒解闷。 “江边。”石头回答。 “干嘛?” “钓鱼。” “你等着,我就过来。”前天晚上王小兴送了一起就餐的每人两杆从日本带回的渔竿,正好用上。 “有事烦心?”石头头戴笠帽,坐在江岸上,俨然一个渔夫。 “没有啊。”白局长望着毫无动静的渔竿掩饰道。 鱼又咬钩了,石头娴熟地边挥竿收竿边问道,“最近是不是门庭若市?” “鬼精!问题是你现在竿前若市,而我的竿前冷冷清清。”白局长并没有直接回答石头的提问。 “你做局长行,钓鱼是门外汉。” 石头走到白局长跟前,递上烟,“告诉你老兄,要想钓到鱼,钓到大鱼,得先打塘。” “打塘?”白局长不解。 “打塘也叫打窝,钓鱼的须提前几天精心准备。”石头津津有味地为白局长上起课来,“打塘,首先要选好窝饵,不同的鱼种有不同的口味,钓不同的鱼应使用不同的饵。其次要选准钓点,提前抛饵。钓前最好还要经常补补饵。大鱼开始小心翼翼试着吃饵,渐渐地麻痹了,几天后就连鱼钩吞进肚里也不不晓得危险了。这样钓,才能确保手到擒来,竿竿不空。 鱼饵。打塘。咬钩。白局长暗暗骂了句,这个鬼精!他迅速拨出电话,“王总嘛,我想起来了,博物馆老钟是字画鉴定的专家,明天你去找他——我会打电话和他商量的。还有,晚上‘聚福楼’来不了了,我有饭局……” 原标题: 打 塘 作者: 网络编辑:殷卫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