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下汤遗址入选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
http://www.tlnews.com.cn/2025年02月20日 09:58:29 潮新闻 |
2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北京中国历史研究院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了六项“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仙居县下汤遗址入选。 下汤新石器时代遗址是我国万年文化史的重要实证,为研究区域文化演变和万年稻作农业史提供了连续性的新材料。 持续深化“八项工程”、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动员部署会暨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18日在杭州召开。站在新起点,浙江提出要“全面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通过建立文化遗产大保护格局、擦亮世界文化遗产群金名片等,仙居县下汤遗址入选“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正是文化遗产发掘保护的可喜成果。 历年的工作表明,下汤遗址包含上山文化、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好川文化四个阶段,以上山文化遗存为主。早在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就浦江上山遗址为代表的上山文化作出重要批示:“要加强对‘上山文化’的研究和宣传。” 据介绍,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长江流域一系列稻作遗存的发现,学界提出了水稻起源于长江中下游的观点,而其背后的早期社会面貌却知之甚少。下汤遗址贯穿新石器时代始终,经历了从稻作农业起源到新石器晚期农业高度发达的整个历程,新发现的聚落要素、聚落结构,为研究我国早期稻作农业社会提供了重要样本。 下汤遗址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横溪镇下汤村。四面环山,东西邻水,南面约2公里为浙江第三大河——灵江。遗址坐落在盆地中央一处台地上,高出周边农田1~2米,文化层堆积厚达2.5米,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 遗址发现于1984年,1989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勘探。2018年,进行正式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2022年,下汤遗址纳入“考古中国——长江中下游早期稻作农业社会的形成研究”课题,发掘持续至今,目前已发掘面积2250平方米。 发掘重点揭露了上山文化中、晚期聚落的布局与演变。遗址中西部为相对独立的自然黄土台地(以下简称中心台地),中心台地上发现有房址、食物加工场、沟渠、沟槽、道路等,晚期则演变为红烧土“广场”;中心台地的外围围绕着十余座上山文化时期人工堆筑的土台。土台上发现有房址、灰坑、器物坑、墓葬等遗迹。以上发现初步呈现了万年下汤远古村落的图景。 据悉,目前全省上山文化遗址点已增至24处。上山文化遗址群成功入列《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接下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将继续依托“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点抓住农业起源和早期稻作农业社会形成这一国际性核心课题,与国内外学术团队合作研究,广泛邀请国内外专家共同发现和确定上山文化的独特价值,进一步夯实上山文化在世界农业起源中的重要地位,紧紧围绕建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溯源铸魂传播新高地,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 |
原标题: 浙江下汤遗址入选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
作者:记者 李娇俨 通讯员 仲召兵 胡琪 裘晓翔 网络编辑:俞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