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建荣:从养殖户到“领路人” 稻鳖共生走出富民路 |
http://www.tlnews.com.cn/2025年09月25日 09:43:06 |
9月23日,在杭州昊琳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的稻鳖共生基地内,负责人金建荣正蹲在田埂边,向农户介绍水稻的成熟情况和后期的病害管控。他对技术的严苛要求,体现在从鳖池水质监测到稻米加工工艺的每一个细节中。 这位扎根一线的农业工匠,用十余年的坚守,将“稻鳖共生”的种植新模式,发展成为带动一方百姓的“富民产业”。 金建荣的农业之路始于甲鱼养殖。2007年至2014年间,他目睹了传统温室甲鱼养殖对环境造成的影响。2015年,接触到“稻鳖共生”这一生态循环农业新模式后,他毅然关停了养殖场,在百江镇百江村开始了新的探索。“稻鳖共生就是在稻田里为甲鱼建造深浅沟,实现废水沉淀稀释后灌溉农田,形成‘一水多用、田塘共生’的科学布局。”说起“稻鳖共生”,金建荣言语中充满热忱。 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稻鳖综合种养作为一种新模式,当时可借鉴的经验寥寥。金建荣凭着一股韧劲,向专家请教、在田里反复试验,仔细观察记录,最终成功摸索总结出“半山区多元化稻鳖综合种养模式关键技术”。针对产业中机械化水平低、标准化不足等痛点,他持续进行全产业链的技术创新与集成推广,提升了土地利用率,该技术模式已实现化肥减量25%、农药减量44%、养殖尾水氮磷含量降低30%~40%,保证了水稻相比传统种植方式不减产且甲鱼品质得到改善。 技术创新的最终目的,是惠及更多农户,推动行业发展,金建荣深知这一点。因此在技术成熟后,他立刻着手构建推广,并带领团队总结出“半山区地形稻鳖共生关键技术”“池塘浮床水稻种植关键技术”等核心技术体系,制定出包括水稻绿色防控、高品质大米全程机械化种植、冷库仓储保鲜等在内的七项核心技术规范,构建起可复制的推广体系。 截至目前,该种植体系已在浙江、安徽、湖北、湖南等全国多个省全面推广,真正将“生态农业”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富民产业”。 在同事和农户眼中,金建荣既是“技术专家”,也是“领路人”。“金总对技术特别严,但他从不藏私,有问必答,常组织培训。”一位公司技术员说。深耕近十载,他取得成果28项;入选中科院院士桂建芳牵头组建的“科创中国”稻渔生态种养产业服务团,成为省第三届农业产业技术推广服务团队成员、浙江农艺师学院专业导师,参加浙江省及杭州市科技专家以师带徒20余人,辐射带动种养人员2000余人。他所在的基地先后获评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全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骨干”基地。 在他看来,这些荣誉是继续前行的动力。“农业技术一直在发展,我们不能停下学习的脚步。”金建荣说,他正积极探索将物联网、大数据等智慧农业技术融入传统模式,进一步提升种养效能。 从舍弃高污染养殖到开拓生态种养,金建荣始终坚信,农业的未来在于科技与生态的多元融合。“我希望能带动更多人参与进来,让‘稻鳖共生’不仅是种养模式提质增效,更是守护绿水青山、助力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 |
原标题: 金建荣:从养殖户到“领路人” 稻鳖共生走出富民路 |
作者:记者 姚思雯 网络编辑:俞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