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相助的温暖正在桐庐不断延续 |
http://www.tlnews.com.cn/2025年07月16日 09:22:17 |
被救者感恩致谢 守望相助的温暖正在桐庐不断延续 还记得“6·29天目溪公园救人事件”吗?这场发生在桐庐的生命接力,不仅暖了一城人的心,还登上了《人民日报》,让“暖城桐庐”刷屏全网。 7月14日,这场救援迎来后续。当事人叶先生携妻子专程向救命恩人致谢,还现场向红十字会捐赠8000元,守望相助的温暖正在桐庐不断延续。 “你们岂止救了我的生命,你们救护的是,妻子不再以泪洗面的日夜,儿女尚有父亲呼唤的未来,白发双亲免遭丧子之痛的残年……”这是“6·29天目溪公园救人事件”当事人叶先生在感谢信中的肺腑之言。 当天,在县红十字会,刚刚出院的叶先生携妻子专程前来,将一封饱含真情的感谢信亲手交到带头施救的县红十字会副会长刘卫良手上,并向他和另外两位参与救援的热心市民表达了最真挚的谢意。 尽管此前已经看过无数遍视频,但真正见到3位救命恩人时,叶先生还是红了眼眶。从6月29日昏迷被救至今,时间已经过去整整半个月,在这期间,一直在医院休养身体的叶先生已经设想过多次见面的场景。为了这个特殊的日子,他亲自设计了奖杯、锦旗,还准备了一封写了多日的感谢信。 “此刻提笔,指尖仍在颤抖,不是因为头晕未愈,而是……”整整两页的感谢信,蓝底黑字、字字真情,叶先生念信的过程中数次哽咽,妻子周女士更是泪流不止。“你们挽救的是我的生命,也是我们整个家庭。”这是叶先生不止一次放在嘴上的感谢。 在感谢信的落款,叶先生写了四个日期:2025年7月8、9、10、11日。“我打了好几张草稿,经常写到一半,就因为情绪激动,写不下去了。”他告诉记者,自己在病房里写了很多天,因为情绪激动,字迹也不如过去工整,期间妻子曾提出要帮他誊抄,但他婉拒了。 信纸和信封的颜色都是他特意挑过的,他说:“蓝色象征宁静、平和,红色的信封活泼跳跃,就像我的心脏一样。”除此之外,叶先生还现场向红十字会捐赠了8000元人民币,用于购买AED除颤仪。“我本身就是这场救援的最大受益者,希望这套设备能在危急时刻帮助到别人。” 这场以“生命之名”发起的致谢仪式上,叶先生的真挚情感令人动容,但诸多温暖细节,更让人深切感受到:守望相助,正是暖城桐庐最持久动人的底色。 带头救援的刘卫良作为县红十字会的副会长,一直在积极推动我县的急救培训工作,当叶先生提出康复后希望加入急救队伍的愿望时,刘卫良立即表示欢迎,这声应答,是鼓励,更象征着生命接力的温暖延续。 参与救援的蔡凤莲,是第一位接替刘卫良进行心肺复苏的市民。她曾参与白鹤滩水电工程建设,乡音虽淡,乡情却浓,退休后便回到了桐庐。谈及当时的挺身而出,她的想法很简单:“我没有想那么多,就是觉得好像接力赛一样,这个棒交到我手里了,我就要把我这一棒完成好,把人救活。” “要把人救活”——这同样是马宇鸣行动的初衷。30多年的党龄和机关干部的责任感,让他毫不犹豫加入救援。看到叶先生康复出院,他在高兴之余倍感欣慰:“虽然参加过两次培训,但这是第一次在真人身上实践。能成功帮助叶先生,我特别高兴。” 而被救的叶先生,也是一位热心人。从汶川地震捐款,到资助失学儿童,他一直在默默践行善举。 更令人称奇的是这场救援中妙不可言的缘分。叶先生与施救者马宇鸣曾有过一面之缘,两人还有共同好友;叶先生的妻子周女士,与蔡凤莲同是莪山人,幼年时同村长大,只是已有几十年未见。 这些奇妙的联系,让常年居住杭州的叶先生十分感慨:“这次救援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也让我真切感受到了家乡的温暖和美好。” |
原标题: 守望相助的温暖正在桐庐不断延续 |
作者:记者 汪晓池 网络编辑:俞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