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15分钟党群服务圈让幸福“出圈” |
http://www.tlnews.com.cn/2025年07月09日 10:03:21 |
机制重塑+资源聚合+服务提质 桐庐15分钟党群服务圈让幸福“出圈” 从婴幼儿成长驿站的欢笑声,到百姓健身房里的汗水滴落,再到弯湾·上杭里成长中心为特殊儿童打造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城南街道龙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日常,正是集成改革后的生动注脚。 今年以来,我县以党群服务中心专业化服务集成供给改革为抓手,通过机制重塑、资源聚合、服务提质“三部曲”,着力破解服务供给精准度不足、可持续性弱等难题,持续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机制重塑 从“粗放供给”到“精准滴灌” 日前,桐庐县党群服务中心专业化服务集成供给改革推进会在龙潭社区举行,同步启动了未来社区“法护驿站”。这个扎根社区的微型法律服务点,通过“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动态匹配机制,将专业法律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 据介绍,“法护驿站”不仅能提供法律咨询、矛盾调解指引等服务项目,更将“法治基因”注入社区治理——通过联动网格力量,提前介入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苗头性问题,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整合律所、高校、机关等多元力量,组建法治服务联盟,在每个驿站配备联络员和专业的服务团队,保障居民的法律需求有人管、管得好。”县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党群服务中心越来越方便,很多事情都能‘一站式’搞定,现在连法律问题都能在家门口解决。”社区居民陈阿姨的话,道出了改革带来的便利。 党群服务中心告别“大水漫灌”式服务,转向“量身定制”,成为我县推进党群服务中心专业化改革的缩影。 资源聚合 从“单打独斗”到“多元共治” “超市小能手”“水上交通小卫士”“银行小管家”……得益于城南街道平阳山社区与“聚心引力”党建联建单位共同推出的“未来指南针”项目,近期,社区青少年职业体验有了新场景。“孩子们在真实场景中探索职业方向,比课本教得更生动,我很乐意把孩子送过来。”家长周女士点赞。 “作为传统教育体系的延伸,希望通过探索‘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共建模式,让青少年们在社区活动中得到教育培养、实践锻炼。”平阳山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胡欢介绍,社区依托优质资源的高效流动,让党群服务中心成为“资源聚合器”和“服务中转站”。 目前,这样的“共建共享”模式正在桐庐遍地开花:“桐庐春江老娘舅”“桐庐华律公益法律服务站”等社会组织进党群提供专业化服务,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服务120余场,服务3600余人;县委组织部联动团县委、县委宣传部开设党群夜校、党课进党群等活动载体,链接优质课程资源,截至目前,宣讲党的创新理论、政策法规等30余场,惠及普通党员1000余名。 服务提质 从“阵地建设”到“民心凝聚” “跳完爵士舞,再去隔壁练书法,晚饭后的时间被安排得满满当当,还能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城南街道翰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市民小魏对“青年夜校”的课程赞不绝口。 “青年夜校”不仅在主阵地县青少年宫开设了课堂,还依托各地党群服务中心,将课堂延伸到社区、企业等人员集聚场所,以此推动阵地共建、资源共享。这个兼顾兴趣拓展与技能提升的项目,正是我县聚焦“一老一小一青一新”需求、推动服务提质的典型案例。 服务的温度,更体现在对不同群体的关怀中。横村镇独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定期举办腰鼓、大鼓、书法等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居民精神生活;凤川街道党群服务中心联合高校志愿者推出“红色乡音”托管服务,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小候鸟”的看护难题;桐君街道康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升改造小哥驿站,不仅24小时提供充电、歇脚等基础服务,还联合辖区企业为骑手提供职业规划、心理疏导等,成为骑手们的“充电站”…… “党群服务中心的核心是‘服务’,关键在‘人心’。”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专业化服务集成改革,全县党群服务中心已形成“15分钟服务圈”全覆盖,群众满意度逐年提升。从机制创新到资源联动,从精准服务到情感共鸣,桐庐正以党群服务中心为支点,撬动基层治理效能提升,让每一份民生期待都落地成温暖实景。 |
原标题: 桐庐15分钟党群服务圈让幸福“出圈” |
作者:记者 徐文静 网络编辑:俞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