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洞开天地 半部旅游史 |
http://www.tlnews.com.cn/2025年07月08日 09:36:20 |
从1980年6月8日,瑶琳仙境第一洞正式对外开放以来,45年的光阴如笔墨流转,勾勒出改革开放后桐庐旅游业的蓬勃生机。 “瑶”望 岁月无声,万物可塑,瑶琳仙境的故事要从两亿七千万年前说起。 那时瑶琳地区还是一片浅海,漫长的造山运动,赋予了这里独特的喀斯特溶洞地貌。 桐庐被称为“溶洞王国”,全县分布着20多处溶洞,仅天目溪两岸的山林中,便有瑶琳洞、垂云洞、杨家洞、美女洞、灵鸡洞、佛印洞等。而其中最为出名的当属瑶琳洞,洞内奇峰异石,景色宜人,传说是神仙游乐之所。 洞中最早的人类遗迹可追溯到西周时期。隋唐时期人们进洞游览,在洞中留下了多处碳书和题刻。此后岁月,多有文人墨客到此观光游览,并留下诗文华章。“仿佛梦疑蓬岛路,分明人在武陵村。”南宋诗人柯约斋在《瑶琳洞》一诗中,将这里比作“人间仙境”“别有洞天”,瑶琳洞景色之美,可见一斑。 到了清光绪年间,桐庐知县杨葆彝游览瑶琳洞,并留下题刻。其后,瑶琳仙境因洞口坍塌而与世隔绝。 重现 1979年9月16日,对瑶琳仙境而言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在得知瑶琳有一处神秘而巨大的地下溶洞后,桐庐县委组织了一支20多人的队伍带着矿灯、火把初探瑶琳仙境。洞内晶莹剔透的钟乳石景观给众人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大家在惊叹造物神奇的同时,也陷入了深思,这样的奇妙景观,该如何为世人所知呢? 从洞里出来后,桐庐县委连夜召开会议,研究瑶琳仙境的旅游开发事宜,提出两大措施:第一是封洞,第二是成立班子落实开发。前者意在保护,后者重在开发旅游、发展经济。 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桐庐旅游百废待兴,瑶琳仙境的开发被寄予厚望。时任县展览馆工作人员的王天瑞回忆,第二天他们就接到通知,县里财政拨款让供电局将路灯一路架进去,方便深入探洞;另外由县展览馆组织拍摄一批瑶琳溶洞照片,向上级领导与新闻媒体汇报推介,确保十天时间内完成任务。 闻名 经过连续一周拍摄,蓝色大理石纹纸封面的《瑶琳仙境影集》被上送至省市相关领导,以及新华社、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浙江日报等新闻媒体,引起各方强烈关注。 1979年12月,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组闻讯来到桐庐,历时近一个月,拍摄初探瑶琳洞纪录片,并于1980年5月在国内外发行。 与此同时,桐庐也紧锣密鼓开始了瑶琳仙境的开发。从40万元和一辆破面包车开始起步,初代桐庐旅游人撸起袖子,在“自己搞设计、自己造方案、自己施工”的“三自”原则指引下,攻坚克难,夙夜在公。 1980年6月8日,瑶琳仙境第一洞厅对外试营业。“滴水成石,万物可塑”的洞穴奇观一时间名声在外。是年,接待游客17.6万人次。此后,络绎不绝的游客涌向这处古老秘境。1984年至1987年,瑶琳仙境年客流量连破百万——相当于当时全县人口的三倍,最高曾达到140多万。 而后,“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浙江省十大旅游胜地”“浙江省十佳美景”“国家AAAA级景区”等一批殊荣花落瑶琳仙境,奠定了“潇洒桐庐郡、中国最美县”的初代基石。同时,瑶琳仙境还成为《封神榜》《少林小子》《西游记》等一些知名影片的拍摄地。 |
原标题: 一洞开天地 半部旅游史 |
作者:记者 汪晓池 整理 网络编辑:俞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