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扫帚”扫出了什么? |
http://www.tlnews.com.cn/2025年07月01日 10:05:25 |
环境卫生是一座城市的“面子”,更是关乎民生幸福的“里子”。自去年8月我县启动环卫一体化改革以来,这场围绕“一把扫帚”展开的改革在桐庐大地上掀起了一场环境整治变革。一年时光转瞬即逝,环卫一体化改革的“成绩单”上分数如何?其背后的方法论又是否等到验证? 环卫,为何要一体化? 打扫路面卫生时发现绿化带里有垃圾,作为环卫工人,扫还是不扫?——在实施环卫一体化改革前,这道看似简单的“选择题”,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两组答案。有人认为是举手之劳,看到了就顺手扫掉;也有人坚持职责边界,直言“这个不归我们扫”。不同选择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桐庐环卫工作中存在的多头管理、边界推诿等问题。 孙大伟是县市容环卫保障中心副主任,也是桐庐环卫一体化改革的全程参与者。他介绍,在改革推行之前,桐庐城区道路卫生由市场化公司负责,绿化带卫生则由市政园林公司负责,各个乡镇(街道)的环卫保洁工作又由不同的市场化公司进行承包。不同部门、企业的各司其职,看似“扫帚”众多,却难以形成有效合力。在日常的卫生管理中,频频出现的职责不清、相互推诿现象,不仅导致环卫保洁效果大打折扣,影响城市的“颜值”,还极易造成“真空地带”。以桐君街道为例,由于多头管理、相互推诿,过去洋塘路和旧县街道西武山村交界处、桥北路和杨家交界处这些城乡接合部,经常会出现管理“真空”,成为脏乱差的“三不管地带”。 除此之外,各管理主体间的资源壁垒,也导致了环卫资源的利用总是充斥着调配不均的现象。孙大伟举了一个例子,每个乡镇(街道)都有垃圾处理站,可是因为承包主体不同,收上来的垃圾不能被就近处理,只能被运回各自区域指定的处理点。他说:“凤川街道和城南街道接壤,环卫工人收集好垃圾后,有时明明离凤川中转站更近,可是却只能把垃圾运回城南的处理点,造成了人力、时间、资源的浪费。” 探索“一把扫帚管到底” 为破解多头管理,解决“真空地带”的痛点、堵点等问题,去年8月,桐庐拉开环卫一体化改革序幕,积极探索市政、环卫、园林一体化运作模式。在县大美丽办的牵头下,县建发集团开启环卫国有化改革,于2024年开始承接桐君街道、城南街道、凤川街道、旧县街道的环卫保洁工作,县市容环卫保障中心承担指导监督职责,原本的多头管理,改为由县建发集团“一体化”管理。 原本“分割”的保洁区块被“整合”在一起,保洁人员也由“专科”转为“全科”,只要肉眼可见的垃圾,不管是在绿化带还是马路边,环卫工人都会及时清理,曾经犹豫不决的“选择题”变成“一把扫帚扫到底”的确定性答案。主城区之外,环卫改革一体化的“扫帚”也在积极发挥作用,助推全县环卫保洁实现“全域全纳、标准统一、质效升级”。 截至目前,县建发集团下属的县市政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已先后承接城南、凤川、桐君、旧县、分水镇、瑶琳镇、江南镇、合村乡等区域的环卫保洁服务,累计接管保洁面积1060万平方米,接收环卫人员1480余人,收购环卫车辆230余辆。旧县街道是首批开展“扩面”的乡镇(街道),对于改革的成效,不少居民用“焕然一新”来形容。旧县街道旧县村党委委员华立新说:“角角落落都干净了,村子的整体面貌都得到了提升。” “我们建立了新的管理制度,包括薪资、福利、服装更新等,还新增了一批洒水车、转运车、油污清扫车等工作车辆。”县市政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方斌华介绍,“焕然一新”的背后,除了软硬件的统一升级,还有对区域保洁人员的提质管理。“我们在旧县街道新增了十多名保洁人员,并增设了两位片区的保洁管理人员,有效提升了管理的质效。” 一把扫帚“扫”出了什么? 环卫一体化改革之于桐庐,是一件既宏大又微观的事。从街上落叶到城市的整体气质,从环卫工人福利保障到城市治理的深刻变革,“一把扫帚”扫出的不仅是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还有城市的品质与竞争力。 “扫”出美丽环境。美丽是桐庐的底气、优势,也是桐庐启动“环卫一体化改革”的初衷和目的。改革启动后,道路保洁模式从原来的“扫街”升级到“洗街”,实现道路见本色、设施见本貌、绿化见景致。而新组建的“城市家具清洁小组”,则着重对道路两侧的果壳箱、垃圾桶进行高标准保洁,加大清洗擦拭频次。良好的环境卫生和洁净的城市面貌,正不断刷新桐庐城市“管理答卷”的“卷面分”。 “扫”出发展路径。环卫一体化改革,守护的不仅是城市环境,还有城市的经济发展。不论是天下独绝的富春山水,还是静谧诗意的城乡风貌,都离不开“一把扫帚”的细心呵护,而“一把扫帚”所需的人力物力也同样离不开经济实力的支撑。过去一年间,桐庐全域环境大幅提升,不少乡村景点“洗街”迎客,既迎来了口碑,也赢得了流量。以美丽促发展,以发展护美丽,对桐庐而言,“一把扫帚”扫出的不仅是宜居宜游的城市环境,还有美丽经济的发展舞台。 “扫”出观念更新。桐庐环卫一体化改革,不仅仅是一场环境卫生领域的变革,更是一次观念的更新。它让人们认识到,环境卫生管理并不是简单的“把街道打扫干净”,在这把“扫帚”之下,涉及着城市管理的多个方面。这场改革打破了部门、区域间“各自为政”的碎片化管理模式,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城市治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从一件事到一类事,桐庐环卫一体化改革的经验,是范本也是思路。未来,在桐庐其它领域的城市治理中也可以加以借鉴和应用。 “一把扫帚”能扫出什么?除了看得见的城市新颜、摸得到的民生幸福,或许还有更多的未知期待,让我们一起静待,桐庐的这把“扫帚”扫出更多精彩答案。 |
原标题: “一把扫帚”扫出了什么? |
作者:记者 汪晓池 网络编辑:俞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