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保障有力有效 擦亮高质量发展温暖底色 |
http://www.tlnews.com.cn/2024年10月22日 08:50:24 |
一座幸福之城,须有鲜明的民生底色。 近年来,我县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医疗资源扩容提质,建设“一刻钟”养老服务圈,实施杭州西部区县(市)养育照护补助等有效举措,大力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把“群众所盼”变成“政府所干”,让人民群众底气更足、笑脸更多、生活更有保障,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优化服务供给 让幸福生活更有质感 医疗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是群众最关切的民生问题之一。 “新医院新气象,这里空间宽敞,就医舒适,坐诊的很多是市一医院的专家,对桐庐百姓来说是一大利好。”昨日,来到新启用的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桐庐医院,市民赵美萍直呼就医环境好。 作为杭州西部区、县(市)公共服务优质提升工程的标志性成果——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桐庐医院于9月23日投入试运行。医院按照三级甲等医院标准建设,共享市一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为桐庐及周边地区百姓提供更加优质、均衡、普惠,与杭州主城区公共服务水平大体相当的医疗健康服务。 村社连着千万家,村卫生室更是辖区百姓健康的第一“守门人”。近年来,我县不断夯实和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城南街道金中村、钟山乡城下村、分水镇百岁坊村等卫生室先后启用,有效补齐基层公共医疗服务短板,向百姓提供更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真正了解群众的‘急难愁盼’,才能把工作做到心坎上。”县卫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让老百姓看好病,我县深化市县合作办医,推动市一医院桐庐医院取得实质性进展,同时将优质医疗资源重心向基层下移,加大卫生人才培养力度,带动全县医疗服务水平整体提升。 深化服务圈建设 让养老服务更有品质 在横村镇独山社区有一段特别的路,不到200米的距离,却拥有公益茶馆、照料中心、老年饭堂,以及挂着“幸福里”招牌的爱心商店,为周边老人提供便利。 秋日的午后,走进香香茶馆,老人们围坐在一起,有人奏乐,有人唱歌,戏曲声宛转悠扬。而在一旁的照料中心里,老人们三三两两散步聊天,欢笑声不绝于耳。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独山社区“一刻钟”养老服务圈建设的初心和方向。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独山社区持续提升为老服务便利化水平,用心、用情托起了社区幸福“夕阳红”。 近年来,我县“一刻钟”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功能布局不断优化,截至目前,全县共有30家备案运营的养老机构,14个乡镇(街道)建有18家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民生工作有“温度”,百姓幸福才有“热度”。我县还以“家门口的一口热饭”为抓手,在农村开展村建村营为主、因地制宜的助餐提升行动,在城区开展“全城通”智慧助餐行动,目前全县218个村社中有189个老年食堂(助餐点)提供老年助餐服务。 强化兜底保障 让民生福祉更有温度 “一老”“一小”,都是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一直以来,我县将儿童友好理念融入城市整体发展规划,持续做优“一小”服务。 自2020年开始,我县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大力推进多种形式托育机构建设,丰富拓展托育课堂和实践活动,切实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 凤来社区婴幼儿成长驿站是一家示范型驿站,也是全县首家提供临时托管服务的婴幼儿驿站。这些天,驿站里特别热闹,几名小朋友正在家长和老师的陪同下制作手工手套。“驿站离家近,平时活动也丰富,政府真正把民生实事办到了大家心坎上。”正在这里陪伴孩子的家长孙女士对驿站连连称好。 目前,我县已建成婴幼儿成长驿站21家,实现全县14个乡镇(街道)全覆盖,建成托育托幼一体机构52家,托位2070个。 如何办好民生实事,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桐庐坚持每年将新增财力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事业,同时每年征集并实施一批民生实事项目,其中医疗、教育、养老、就业等项目年年都是重点。 一系列政策的落实,牢牢兜住了民生底线。如今,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得到解决和完善,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得到不断回应,一幅生活幸福、人民安乐的和谐民生画卷正缓缓展开。 |
原标题: 民生保障有力有效 擦亮高质量发展温暖底色 |
作者:记者 王珊婷 网络编辑:叶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