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 加快非遗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
http://www.tlnews.com.cn/2024年08月07日 08:56:29 |
江南镇党委书记 潘其君 千工易寻,一技难求。作为桐庐的东大门、“融杭接廊”的桥头堡,江南镇坚决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扣“一核两翼三板块”发展格局,以“三个坚持”加快非遗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打造全市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和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坚持完善机制 扩大非遗技能人才基本盘 一是优化人才引进机制。做好乡村优秀人才识别、储备工作,摸清乡村非遗人才数量、结构和特征,针对性出台房租减免、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举办首届省级乡村工匠名师洽谈会,召开深澳村乡贤座谈会等活动,鼓励和引进各类人才参与乡村非遗工作。截至目前,共有30余位非遗匠人从天南海北入驻深澳百匠艺术街区。二是完善体制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体制机制建设,畅通人才上升渠道,拓展发展空间,搭建活动展示平台,让更多非遗行业从业者和传承人得到肯定,拥有更多发展机会,促进非遗人才队伍建设。三是做实人才服务保障。为非遗人才提供多元化、精准化、个性化的贴心服务,帮助解决其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打造让人才近悦远来的良好环境,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坚持多元培育 建强非遗技能人才新阵地 一是注重多元化培养平台建设。加强非遗传承人能力素质培养,让他们手中有技能,捧得住“金饭碗”、挑得起“金扁担”。常态化开展剪纸、制香等各类非遗培训班,依托乡村非遗工坊,采取以训带传、以点带面的培训方式,今年以来累计开展线上线下培训30余期1000多人次。二是健全乡村工匠培育机制。鼓励、支持乡村工匠设立名师工作室、大师传习所,积极申报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师徒传承,传授传统技艺,对乡村工匠开展技艺提升、主体创办、品牌打造、电商营销等能力提升培训,让其在掌握新时代乡村发展技能的同时反哺乡村发展,为创新提供更多可能。三是组织开展学习交流。学习借鉴外地非遗传承的好经验好办法,推动非遗技艺紧跟时代脚步,组织开展自媒体运营培训,让非遗活起来、用起来、传下去。组织返乡青年、职业院校毕业生、大学生等群体参加乡村工匠技能培训与交流,为乡村工匠队伍建设提供后备人才库。 坚持文旅融合 拉高非遗技能人才贡献度 一是搭建交流桥梁汇聚力量。打造“百匠·同心荟”组织阵地,采取“众创空间”、O2O服务等模式打造高质量创业就业和产学研实践基地,与中国美院、杭师大、浙江音乐学院、中华职教社等建立合作关系,引导研究机构、企业加入乡村非遗,为人才从事乡村非遗工作提供场所和项目。二是形成非遗特色品牌产品。积极探索“古建筑+非遗”的发展路径,以百匠、研学、民宿为发展重点,在原有三大品类扶持政策基础上,精准谋划《江南古村落特色产业招引专项扶持政策》,吸引桐君谷、东鸟简餐、桐庐味道小吃馆、彩虹尾吧饮品店等80余家业态入驻深澳老街。积极打造非遗品牌孵化基地,为培育非遗传承人才搭建舞台,形成“深澳灯彩”等非遗特色品牌产品,让非遗走向市场,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效益相互转化。三是加快非遗项目产业融合发展。鼓励非遗传承人创立合作社、非遗企业。通过非遗项目产业发展,吸引县内外非遗人才集聚,共同打造非遗产业。出台专门扶持措施,帮助非遗传承人灵活就业,鼓励其通过开展电商直播、品牌营销、宣传推广等方式,实现非遗项目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
原标题: 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 加快非遗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
作者: 网络编辑:郑建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