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车,先到桐庐尝尝鲜 |
http://www.tlnews.com.cn/2024年08月02日 09:43:10 |
7月30日8时3分,首趟试运行的G55701次列车从桐庐东站开出,驶向温州北站方向,标志着杭温高铁建设进入试运行阶段,全线开通运营进入倒计时。 此前一天,在富春江畔,桐庐用一场恰逢其时的江鲜大会,点燃了夏日的滋味与浪漫,上百家江鲜店纷纷亮出自己的拿手菜,借富春江的这一口“鲜”,为即将启程的高铁寻味之旅打响了“开门红”。 当高铁遇上江鲜,这对奇妙的组合,瞬间给桐庐带来巨大流量。放眼全国,具有特色江鲜的城市并不在少数,桐庐的江鲜又有何特别之处,值得以“大会”相庆?从富春江到餐桌,桐庐这口“江鲜”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文化基因和情感属性? 江鲜是桐庐渔文化点燃的烟火 有鱼才有“鲜”。从连绵的浅山丘陵之间奔流而出的富春江,是一条历史与文化之江,它孕育了千年的水路繁华,哺育了桐庐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渔文化。 渔,捕鱼也。富春江上的渔事由来已久。据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这片水域便已经有撒网捕鱼的渔猎场景,千百年来,连绵不断。唐代张祜的《七里濑渔家》中,就描绘了一个生活在富春江畔七里滩渔夫的安祥闲适生活,“七里垂钓叟,还傍钓台居。莫恨无名姓,严陵不卖鱼。” 富春江上渔民的三餐四季和生产实践,为桐庐的渔文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积累。渔歌,正是其中一朵奇葩。古往今来,传唱在富春江上的渔歌有很多种,但最独特的当属《鸬鹚调》。 鸬鹚,是富春江上的渔民们驯养在渔船上的捕鱼工具。捕鱼时,人在船上,鸟在水中,人与鸬鹚相互配合。主人用韵味十足的吆喝声,指挥鸬鹚在江面捕鱼,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富春江渔歌。 直到1958年,政府为保护鱼类资源,明令限制鱼鹰捕鱼,原本“鸬捕”的渔民全部改为“网捕”。从那以后,鸬鹚与《鸬鹚调》便渐渐消失在了桐庐渔民的生活中。 对渔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是近年来桐庐一直努力在做的功课。2009年,富春江渔歌入选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6年,富春江渔歌又被列入第二批杭州市非遗濒危项目。包括《鸬鹚调》在内的富春江渔歌,得以通过录音、录像、文艺宣传等方式被保护和传承。 如今,随着多部门协作的深入开展,更多富春江渔文化的资源被挖掘整理,桐庐渔文化的展示载体也越来越丰富。江鲜大会、渔获节、桐庐鱼宴等特色文旅项目,使“旅游+渔业”成为桐庐全域旅游的新亮点,也为桐庐这座江岸小城,谱写了更多更动人的发展故事。 在桐庐,江鲜如何保鲜? “未能抛得富春去,一半勾留是江鲜。”江鲜是富春江的馈赠,也是桐庐人萦绕在舌尖的乡愁。富春江水纵横百里,海河相通,支流纷繁,密布的水网孕育了肉质鲜美的江鱼虾蟹,也勾勒出一幅四时皆宜的美食版图。 据不完全统计,富春江共生活着14目34科、120余个品种的江鲜。正月菜花鲈、二月刀鱼、三月鳜鱼、四月鲥鱼……无鱼不欢的桐庐人,倘若离开家乡,不待秋风起,便会思念春江鱼。 桐庐人对江鲜的热爱和珍惜,不仅仅体现在餐桌上。清晨的新弄埠头停满了刚刚归岸的渔船,不远处的鱼市里,热爱江鲜的老饕们,一大早就赶来挑选活蹦乱跳的江鲜。今年64岁的钱水荣曾是这个鱼市的熟客。 出生在富春江上的钱水荣,是一位有着30多年从业经验的老渔民。从水上退休后,他在城区开了一间名叫“小小鱼味馆”的江鲜馆。后来江鲜馆交给儿子打理,他日常便在店里帮忙洗菜、杀鱼。 富春江开渔后,阔别许久的江鲜重新“游回”餐桌,钱水荣家的江鲜馆也跟着热闹了起来,门口几乎每天都摆满了刚捕捞上来的新鲜鱼虾。钱水荣说:“经过4个多月的生态禁渔期,现在正是吃江鲜的好时候,基本上每天都要从早忙到晚。” 在钱水荣的记忆里,今年已经是富春江实行生态禁渔的第六年。关于“禁渔”这件事,这个生于船上、长于船上的老渔民有自己的看法。他说:“我们家到我这一代,祖祖辈辈都是渔民,我15岁开始捕鱼,最多的时候一晚上能抓300多斤。但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能捕捉到的鱼越来越少,一网下去,拖回的份量愈来愈轻了。” 钱水荣明显感觉,实行生态禁渔以来,富春江的生态变好了,百姓餐桌上的江鲜也重新丰富了起来。他说:“靠水吃水,就要爱水护水,让富春江修养生息,也是为子孙后代留‘口福’。” 江鲜能为桐庐带来什么? 在桐庐,江鲜不止是一道餐桌美食,更是一篇值得精雕细琢的文章。首届杭州“三江两岸”桐庐江鲜大会的成功举办,让我们看到江鲜在桐庐城市发展和文化传承中的“大有可为”。 江鲜,是城市融合的先行者。“融杭”,一直是桐庐发展的“关键词”,作为杭州都市经济圈“西进南下”第一站,桐庐与杭州的时空距离一直在不断缩短。为把交通区位优势进一步转化为发展胜势,桐庐提出“融杭接廊18分钟”设想,从“所得是嘉鱼”到“18分钟去吃鱼”,江鲜大会的火热,在进一步打响“桐庐江鲜”知名度的同时,也让江鲜从“游泳健将”化身“先行之师”,成功拉近桐庐与杭州的“亲近感”,吸引诸多游客到桐庐旅游、消费,为桐庐推进“融杭接廊”率先交出一张出色的文旅答卷。 江鲜,是点亮旅游发展的文化使者。桐庐位于三江两岸黄金旅游线,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做强“长三角最佳短途旅居目的地”城市旅游品牌,近年来,桐庐围绕自身资源禀赋,打造了众多独具特色的文旅品牌,江鲜就是其中一项。作为桐庐最具吸引力和代表性的“美食招牌”,江鲜一直承担着招引游客流量和传播桐庐文化的重要作用。随着杭温高铁的开通,今后,桐庐、东阳、仙居、温州等多个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城市交往必将更加密切。而江鲜,这道来自富春江的“桐庐味道”,必然成为更多人的“桐庐印象”。 江鲜,是守护桐庐人生活的美好底气。民以食为天,在桐庐,小小江鲜,上得了百姓餐桌,也登得了大雅之席,它串联起渔船上的十二时辰,也见证了这座城市的烟火气息。从船上到岸上,从捕鱼到开办江鲜馆,在桐庐的大街小巷,一个又一个桐庐人用江鲜书写着属于他们的奋斗故事。而更多的桐庐人,也因为这一江春水的慷慨,收获了舌尖上的满足。 18分钟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一江风烟俱净的春水,一席活色生香的江鲜宴,属于富春江和桐庐的真味历久弥鲜。 |
原标题: 上车,先到桐庐尝尝鲜 |
作者:记者 汪晓池 网络编辑:郑建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