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晓骅:越走越宽的“丝路” |
http://www.tlnews.com.cn/2024年06月21日 08:41:28 |
从一片片桑叶、一颗颗蚕茧,再到一缕缕丝线、一床床蚕丝被……这些年,桐庐明君蚕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潘晓骅带领着工人们,一步一个脚印,将蚕丝事业发展得越来越好。 近日,记者来到明君蚕业专业合作社时,潘晓骅正忙着与大家一起扯绵,把一个个蚕丝绵兜慢慢拉开,再一层层重叠起来做成被胎。见记者到来,潘晓骅聊起了她与蚕丝的故事。 “蚕丝被的制作过程十分讲究,制作流程主要有煮茧、去蛹、剥绵、晾晒、扯绵、成胎六道工艺,每一道工序都需要极其丰富的经验及精湛的技艺,‘剥绵兜’就是蚕丝被制作流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潘晓骅介绍,好的绵兜可以用“薄如蝉翼”来形容,用灯光照过去都是透光均匀的;蚕茧剥得不好,直接影响蚕丝被的质量。 潘晓骅向记者展示了一块绵兜的“巨大潜力”,她拿起绵兜,与其他三人一起用手拉扯,直到绵兜变得与一床被子一样大。“再大些也没问题,一样薄厚均匀,不断线。”潘晓骅笑着说,绵兜好不好,一扯就知道,从紧实到蓬松,蚕丝的柔软度越扯越高。 记者用手触摸,绵兜手感顺滑,扯开后更是柔软无比。“这可是地地道道的真蚕丝!”潘晓骅说。 潘晓骅大学专业学的是室内设计,擅长美术、设计,毕业后在父母影响下回到家乡加入合作社,励志于用年轻人的思维和力量去传承传统农业技艺。 现在,明君蚕业专业合作社每年从养蚕户手中收购的蚕茧高达七万公斤左右,几乎全部用于制作蚕丝被。“蚕丝被因为价格高,市面上容易出现掺假、劣质蚕丝等问题,我就让顾客实实在在看见其中的材质。”实体店、微信朋友圈以及顾客之间的口碑宣传,让明君蚕丝被的客源不断。 “从小,我就看着我的外婆做蚕丝被,后来变成爸爸妈妈做,现在是我自己做。蚕丝从一种纺织品逐渐转变为独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符号,希望可以在我这里得到很好传承。”潘晓骅表示,接下来,目标就是把自家品牌做大做强,让“明君蚕丝被”能够温暖千家万户。 |
原标题: 潘晓骅:越走越宽的“丝路” |
作者:记者 周雨婷 网络编辑:郑建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