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航:农业“小白”练成“多面手” |
http://www.tlnews.com.cn/2024年06月19日 08:55:53 |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农时不等人,插秧的季节,28岁的农场主燕航挽起裤腿,熟练地驾驶着插秧机,每日“驰骋”在横村镇胜峰村的田地里。摆秧苗盘、拉操作杆、把方向盘……不一会儿,十余亩水田便插满了嫩绿的秧苗,又有谁能想到,这位插秧机上的熟练手在四年前,是一个几乎没有种植知识的农业“小白”。 2016年,燕航参军入伍,入伍期间曾获得“优秀新兵”“优秀士兵”“军事训练标兵”“军事训练先进个人”等称号。退伍后,他选择回到家乡。2020年4月,在岳父的指引与支持下,他组织成立桐庐县横村镇燕航家庭农场,并流转400余亩田地用于水稻种植。 只是小时候看过父母割稻,零知识、零基础,如何种好水稻?燕航坚信: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农场成立后,很快便迎来了首个“插秧季”,但身为农场主的他并没有站在田边“坐镇指挥”,而是爬上插秧机。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既然成立了农场,选择走农业这条路,那我起码得各个方面都懂。” 在老师傅的指导下,燕航仅仅花费两天时间,就学会了插秧机的驾驶。平日里,他一心扑在田地上,一有空便向拥有多年水稻种植经验的岳父与大舅哥请教,等自己农场的活忙完了,还常常前往他们的田里帮忙,学习农机操作、田间管理、水稻种植等技术。 时间很快过去,收获的季节,田里的稻子却给燕航“泼了一瓢凉水”:亩产湿稻谷400公斤左右,距离岳父和大舅哥田里的亩产干稻谷600公斤以上,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都说“万事开头难”,燕航没有气馁,而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田间管水有没有管好?施肥除草时间是否正确?除虫工作有没有到位?在认真分析梳理与多次求教后,他改进了种植方法,并聘请经验丰富的老农民作为管理人员与种植人员。次年,田间产量明显提高,顺利突破了亩产500公斤,这给了他很大信心。 往后的日子,他一边学习,一边探索,一边总结,期间还参加杭州市“省级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培训班等,不断改进管理方法、提升种植技术。他的农场先后被评为桐庐县示范性家庭农场、镇级“最美家庭农场”、农药定额制施用示范区、浙江省高品质绿色科技示范基地,而他本人也获评2023年度桐庐县十佳新农人。 能熟练驾驶拖拉机、施肥机、插秧机,操作无人机等各项农机设备,田间管理游刃有余,经过四年的探索与钻研,燕航从农业“小白”迅速成长为“多面手”,还带动周边200余户百姓增收致富。未来,他将始终把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作为核心,上下求索、不断精进,努力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化和品质化,在广阔的田野谱写更多丰收的乐章。 |
原标题: 燕航:农业“小白”练成“多面手” |
作者:记者 陈艺琨 网络编辑:郑建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