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经济普查条例》解读 |
http://www.tlnews.com.cn/2024年05月09日 08:55:10 |
县十七届人民政府第三十次常务会议学法内容 《全国经济普查条例》解读 《全国经济普查条例》最早于2004年9月5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并施行。2018年7月4日,国务院第15次常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的决定,8月11日公布并开始施行。 经济普查领导小组组长丁薛祥在北京调研经济普查登记工作时强调,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是新时代新征程上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依法普查、科学普查、为民普查,全面客观反映我国高质量发展情况,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新特征,为科学制定规划和政策提供重要信息支撑,更好服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一、经济普查的目的、对象和范围 1.经济普查的目的 摸清家底、监测变化、评估效果。 2.经普的对象和范围 普查对象包括在我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其中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采用全面普查,个体经营户采用抽样调查。 具体行业范围: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 二、经济普查的内容和组织实施 1.经济普查的内容 单位基本属性、从业人员、财务状况、生产经营情况、生产能力、原材料和能源消耗、科技活动情况等。 第五次经济普查还首次将投入产出情况纳入到普查中。 2.经济普查的组织实施 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组织实施。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相应设立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 3.普查人员的组成、权利和义务 地方普查机构要聘用或者从有关单位商调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 普查员负责组织指导经济普查对象填报经济普查表。 普查指导员负责指导、检查普查员的工作。 普查人员有权查阅与经济普查相关的原始资料和经营证件。 4.普查实施的工作流程 普查准备阶段、普查组织实施阶段、普查资料开发应用阶段。 三、经济普查的法律法规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统计数据质量高度重视,连续出台了《意见》《办法》《规定》《监督意见》,开展了防惩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的专项整治,查处了一大批统计违纪违法行为。 2023年12月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将“统计造假”行为纳入违反党的工作纪律行为的处分范畴并作出严厉处分规定。 《条例》规定,进行统计造假,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对统计造假失察,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
原标题: 《全国经济普查条例》解读 |
作者:记者 陈艺琨 整理 网络编辑:郑建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