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一子落” 发展“满盘活” |
http://www.tlnews.com.cn/2024年01月31日 08:58:19 |
成立全市首个营商环境监督和服务中心;创新小额工程“专师负责制”;设立钱江海关桐庐工作点;综合查一次、扬尘管控、涉水治理、中医处方、司法救助“一件事”等做法全省推广…… 回眸2023年,我县先行先试深化改革探索,聚焦百姓关切的重点领域,强化改革担当,全力攻坚突破,打造了一批具有桐庐特色的改革品牌,为不断开创县域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注入源源动力。 厚植营商“沃土” 构筑发展“高地” 营商环境是构筑城市核心竞争力的主赛道,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牵引。 2023年,我县首创小额工程“专师负责制”,有效破解了小额工程存在的不少历史顽疾,同时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更好环境,引发市场积极响应。 横村镇白云村石青桥立面综合整治工程业主方就是小额工程“专师负责制”的受益方,有专业团队帮他们精准把控项目工期、质量、造价等,减少了工程试错成本,在保质保量提前完工的前提下,工程造价节省了11%。 改革首先要改环境,要在打造最优营商环境上下实功、谋突破。 2023年9月,我县与钱江海关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在县行政服务中心正式设立海关桐庐工作点,结束了我县企业长期出县办理海关业务的历史。 工作点成立后,浙江富尔针织有限公司在我县海关窗口领到了工作点的第一张证书。该企业位于富春江镇,是一家以生产袜子为主的外贸企业,产品出口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真是太方便了,让企业有更多时间和精力谋划发展。”富尔针织负责人说道。 至2023年12月底,海关桐庐工作点共受理企业业务咨询77件,为企业就地办理原产地证书8件、检验检疫证书4件、企业信用证明1件,越来越多的桐庐企业享受到了便利。 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牵引,一项项深化改革举措硬核“落地”,为桐庐增强了发展“竞争力”。 数字赋能 让城市更“聪明” 强化数字赋能,是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2023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桐庐生态环境污染隐患主动预警干预系统正式上线,这也是全省首个在无人值班值守情况下可实现全流程处置的生态环境指挥中心。 该系统围绕大生态环境污染隐患自动分析、主动预警、一体化执法、监管与服务并重的建设思路运作。当系统切换为自动干预模式时,桐庐分局生态环境指挥中心可实现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对环境污染隐患的识别、预警、交办、预报的全自动处理。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持续深化,我县聚焦行政决策、数智监督、交通监管、基层治理等领域特色场景应用,不断提升一体化公共数据平台能级,“扬尘治理监管平台”就是及时有效化解扬尘管控难题的有效抓手。 在“扬尘治理监管平台”的视频巡查中,从发现扬尘问题到事件交办,再到处理问题,整个过程不到20分钟。2023年以来,我县以“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为契机,统筹监管执法力量,打造“扬尘监管一件事”应用场景,实行“五张清单”管理机制,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场景应用以来,全县可吸入颗粒物同比明显下降。 “数字化”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也推动公共服务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 土地“活”起来 群众“富”起来 莪山畲族乡沈冠村的建设用地复垦指标,由县级统筹调剂给开发区主平台,用于产业园工业标准厂房建设。如今产业园已竣工,随着一家家企业入驻,村集体年底收益在望。沈冠村党总支书记已经开始盘算着村集体的家底厚实起来后,该做些什么。 据了解,通过“飞地入园”资源利益共享,我县已实施莪山、合村、百江等4个“飞地入园”到开发区的项目,“飞地”指标累计120亩,相关镇村“保底”享受12万元/亩,“保底”总收入达1440万元。同时,各镇村还可以每年享受项目超收部分的分成收入,实现了长期性、持续性为乡村“造血”,形成多方互利共赢共富局面。 着眼城乡共富,我县还有更多创新举措。莪山畲族乡入口处,一家由荒废多年的花炮厂改建的民宿,因为浙江卫视一档综艺节目《我们的客栈》,成为了热门“打卡点”,既吸引了游客也带动了乡村经济。 由省自然资源厅公布的《2023年土地综合整治促进共同富裕基本单元建设优秀案例和入围案例》中,我县报送的《桐庐县横村镇等3乡镇以“飞地入园”助推共“桐”富裕》获评全省十大优秀案例之一。 此外,为了让每一寸土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我县探索土地综合整治新路径,消化“三块地”1.12万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同比增长1.8倍,出让工业用地980亩,村级留用地开发利用218.45亩。 唯有改革先行,才能勇立潮头。2024年,我县将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加速冲刺,以标杆姿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实践,用改革创新的每一项成果、每一步跨越,不断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原标题: 改革“一子落” 发展“满盘活” |
作者:记者 王珊婷 网络编辑:俞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