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主干道上花箱缘何变成垃圾箱 |
http://www.tlnews.com.cn/2022年11月24日 08:33:00 |
外表光鲜亮丽 内部“藏污纳垢” 县城主干道上花箱缘何变成垃圾箱 本报讯(本报记者)近日,有热心市民向“大眼睛”栏目反映,城区部分花箱、花坛外表光鲜,但实则“藏污纳垢”,里面存在烟蒂、果壳、塑料袋、饮料罐等垃圾,既影响市容市貌,更影响城市文明形象,希望相关部门加强管理。针对市民反映的问题,县融媒体中心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花箱还是垃圾箱? 各类垃圾藏匿其中 11月18日上午,记者首先来到县城迎春南路和云栖路交叉口。这里沿人行道摆放着一组组箱式绿化,种着各类花卉植物,将城市道路点缀得色彩缤纷。有些花箱上还张贴有“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 走近后细看,却看到另一番景象:花箱里散落着烟蒂、果壳、塑料袋、饮料瓶等各种垃圾。这些垃圾有些被扔在花箱边缘,有些“藏匿”在植物叶片底下。 沿迎春南路一路查看,可以发现花箱藏匿垃圾并非个例。个别花箱绿植还未更新到位,花卉栽种稀疏,这部分花箱更容易成为垃圾“聚集区”,包装袋、香烟盒、矿泉水瓶等垃圾比比皆是。粗粗清点发现,在20组花箱中,至少有15个花箱里有垃圾的踪影。 同样的问题在桐君街道也存在。记者来到县城迎春路发现,在迎春路中央,放置着一排白色花箱,目前种植着月季,花箱将道路一分为二,除了美化环境,还有隔离作用。 按理说,花箱处在机动车道中央,不常有行人靠近,然而记者观察到,部分花箱里依然留有甘蔗渣、烟蒂、易拉罐等垃圾。 垃圾从何而来? 行人随手乱扔是主因 花箱中的垃圾从何而来?“一般都是路人随手扔的。”在迎春南路上,正在清扫道路的环卫工人姚阿姨说,花箱的日常保洁不属于他们负责,但在日常清扫过程中,她看见花坛中的垃圾也会及时清理。无奈扔的人多、清的人少,清理的速度赶不上扔的速度。 在县行政服务中心广场前,记者看到一位工作人员正在清理花箱中的烟蒂。“上午、下午我们都会来清理一次垃圾,但根本清理不完。”这位工作人员无奈地告诉记者,广场前有停车位,不少市民在此停车,等待时抽根烟,便将花箱当做“烟灰缸”。 在迎春路,花箱附近几乎没有行人经过,那些垃圾又是从何而来? 记者在一旁观察发现,当车辆停下等待绿灯时,不少车辆与绿化带的位置相隔仅几十厘米,车窗的高度与绿化带的高度相近,只要打开车窗,就能将垃圾扔进花箱。 “我也不想扔在这里,但附近没有找到垃圾桶,总不能直接扔在路上吧?”在迎春南路和白云源路交叉口,记者询问一位刚刚把烟蒂扔进花箱的男子时,他显得有些尴尬,但同时也直言,路上找不到果壳箱、灭烟器,垃圾无处可扔,所以就“贪图方便”随手丢弃了。 如何让花箱“重获新生”? 听听职能部门怎么说 从县市政园林建设管理处园林科了解到,目前城区的花箱大多分布在迎春南路、迎春路、浮桥埠等路段及区域,约有八九百个,日常卫生保洁主要由他们负责。 “每个绿化区块每天都安排养护工人进行清理,每个月还要做一到两次‘大扫除’,但要杜绝花坛的垃圾,需要市民的配合。”县市政处园林公司副经理姜志春表示,只要看见绿化带的垃圾,工人们就会立刻清理。但一些烟蒂和小的包装袋具有隐蔽性,可能会被遗漏。 “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在节假日等人流量大的时间节点加大人员力量、增加清洁频次。”姜志春表示。 此外,针对市民反映的城区内果壳箱、灭烟器配备较少的问题,记者专门联系了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据了解,目前城区共分布果壳箱近900个,主要分布在公交站台等点位附近,人流量大的道路分布相对密集。 “目前桐庐城区果壳箱的设置和分布比杭州制定的标准更密集,加之在推进垃圾分类的大形势下,增加果壳箱不太现实。”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部分重点路段或人流量大的路段优化调整果壳箱设置距离。 大眼睛有话说 俗话说:“细处见水平、小处见文明。”小小花箱,既点缀了城市自然景观,更见证了城市管理水平,看似不起眼,却正是“中国最美县”的一个“窗口”。花箱变成垃圾箱,让这个“窗口”不仅不能为美丽桐庐加分,反而成为城市的“扣分项”,折射出我们在城市管理细节上存在“瑕疵”,市民在文明素养上存在不足。 管好“小花箱”也是个系统性“大工程”,既要从源头上考虑“城市家具”设置是否合理,也要从管理上完善花箱清扫保洁制度,还要从共建共享角度动员所有市民践行文明行为,只有直面问题、系统施策,才能真正让城市花箱重新成为靓丽窗口。 |
原标题: 县城主干道上花箱缘何变成垃圾箱 |
作者: 网络编辑:杨露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