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之美,古来共谈 —逢秋分,话丰收,论珍惜 |
http://www.tlnews.com.cn/2024年09月24日 08:42:36 |
秋风轻拂大地,吹散夏日之炎。田野里,树林中,五彩缤纷,那是秋的色彩。金黄色的稻穗,火红的树林,似乎连风都有它专属的色彩,多美的秋啊!秋分,又来啦!这是农民伯伯欢悦的时节,人们的脸上满是笑意。从古至今,中国农民的智慧,仿佛都藏在这笑容的褶皱里了…… 七千多前年 秋日,挂在空中,河姆渡先民在阵阵的稻香中醒来。昨晚,瑶光星正指向西,今日,是秋收的日子了!人们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人们辛勤地劳作,打谷、舂米,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说不出来的欢乐。 公元620年 初春,唐朝明州的人们在春风中开垦荒地。田野上,人们用曲辕犁翻土,播下希望的种子;用筒车灌溉,保障种子所需的水分。他们的心中都飘着稻米的香气,荡漾着丰收的景象。 公元1313年 又是明州的一个秋夜,元代科学家王祯坐在窗前,正在伏案写作《王祯农书》。他抬起头,看向窗外,瑶光又指向西了。明日又是秋分,农民丰收的节日,他暗暗发誓要在明日完成这本巨著。 时至今日 科技的力量让古老的农业焕发了新的生机。杂交水稻技术的不断突破,让粮仓日益丰盈。大型机械的应用,更是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更是对亿万农民辛勤耕耘的最高礼赞。然而,在丰收的背后,我们更应铭记的,是那份对土地的深情与敬畏,是对每一粒粮食的珍惜与尊重。现在,让我们严肃地提问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做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了吗?我们尊重、崇敬袁隆平爷爷,但有珍惜他所种出的每一颗稻谷了吗?记住,沉湎于表面的尊重,而忘记付诸行动,这是毫无益处的! “学用‘千万工程’礼赞丰收中国”,这是第七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的主题。这不仅是对农业现代化的肯定,更是对全体中国人民的一次深情呼唤。让我们在享受丰收喜悦的同时,不忘农民的辛劳与付出,不忘珍惜每一份来之不易的粮食。因为,每一粒米都蕴含着农民的汗水与智慧,每一次的丰收都是对勤劳与坚持的最好证明。 秋分,是每一个敬业的中国农民的节日,他们的付出,将感动每一个中国人;丰收,是每一个努力的中国农民的专利,丰满的粮仓,将成为他们最好的回报;珍惜,是每一个中国公民的义务,对粮食的重视,是对中国农民最好的感谢! |
原标题: 丰收之美,古来共谈 —逢秋分,话丰收,论珍惜 |
作者:叶浅予建兰学校八(8)班 王梓安 网络编辑:郑建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