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见家山 |
http://www.tlnews.com.cn/2024年07月18日 09:21:06 |
王天忠 唐代诗人章八元,在《归桐庐旧居寄严长史》这首诗中描述了“昨辞夫子棹归舟,家在桐庐忆旧丘”的场景,记录了章八元自河南辞别老师——时任河南幕府(长史)的严维后还乡,从水路返回桐庐的旅行经历。章八元历时几个月方归桐庐,以诗句“近闻江老传乡语,遥见家山减旅愁”,表达他对家乡的思念。 遥见家山,有收了的意思。这个人的精神、体力、眼神、情绪、口味、冷暖、乡愁……全归了。几个月的旅程,一次惜别与抵达,归于终结。一路上,栉风沐雨,晓行夜宿,停停走走,走走停停,住民宿,歇古寺,或者干脆睡在船上……旅途的艰辛、喜悦、别离都无从言说。 遥见家山,有禅僧入定的意味。一条船,在江上,风里来,雨里去,浪里摇行了几千里,遥见家山,人、船已乏,桨棹俱停,任由惯性,徐徐滑行,在水道上犁一道清晰的水痕。 家山当然是桐君山。一腔诗情赋山水,半江明月唱流年。 对章八元来说,遥见家山就是回到江南,回到故乡,感受到乡音,闻到熟稔的湿润泥土和植物气息。 遥见家山,亦有牙齿咬断菜根、倦鸟归林的情境。它是一次漫长驿旅的结束,收缰提绳。一条船,渐渐消失在繁花满目之桐树中。 唐时的桐庐,也许桨声欸乃,高高的桐君山壁,攀着爬山虎或者其他藤蔓植物。章八元远远地站在船头,看到桐君山,他表面上平静,其实内心已经柔软。 章八元那一年的黄河长江运河之旅,于十二月暮冬出发,在“三月暖时花竞发”时抵达。 我所想到的《归桐庐旧居寄严长史》一诗,或许是作者听到亲切软语,细数越地熟悉而风雅的地方。这些,章八元都无暇顾及,他在船上醉中逢夜雪,雪似故人,远远地望见老师的家乡剡溪,是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乘兴而往,尽兴而返的境界…… 遥见便是心安。秋夜,我在灯下读常乐乡章邑里章八元的诗,窗外月白,风起渐凉。 人生是一场遥见,做官的解甲归田,中年渐渐归入老境,热闹的归于宁静,美貌归于平实……所以,章八元以诗歌的方式,讲述他的吴船,记述他所看到的风物,也记下一路上的艰辛。对船进入越地,文字反而极简,不写岸上挑担人影,也不说内心如何开心,开心得像电影镜头中那样,立在船上激动呐喊,喜极而泣。当船过了窄溪,又过九里洲,城与人近在咫尺,“遥见家山”四字,只是不动声色,一脚跨进故乡。 其实,对现代人来说,阅读《归桐庐旧居寄严长史》是一次奢侈的时光旅行,这里不光有“从前慢”,还有神态的悠闲。旅途上虽苦一点,累一点,过程冗长,但路上有景可赏,有友可访,有诗歌可写,说走就走,想停就停,比较自由。 读高中时,我常在小城东门头坐船往返于桐庐与杭州。坐船的人不多,丰韵的江水晃着深绿的光芒,静静地流淌着。船过之处,两岸街景,市声熙攘。船既入城,可以驻泊歇息。船出城,如一只鸭子游向一片大水,烟波澄碧。从前那条入城的船,走远了……江水的桨声欸乃,恰似千年一叹,那是“春秋的水、唐宋的县、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有一句话说,桐庐人三天看不到桐君山是要哭的。章八元没有哭,却有沧桑之感。 遥见,一条船滑入城中,将一个人揽入怀中,同时也将一首诗收了结尾。作者已弃舟登岸,寻桐君山脚下一家小餐馆沽酒。 |
原标题: 遥见家山 |
作者: 网络编辑:郑建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