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盏银台——水仙 |
http://www.tlnews.com.cn/2024年07月18日 09:15:01 |
蓝银坤 水仙一名金盏银台,因其性喜水,故名水仙。《花镜》记载:“昔人有种水仙诀云‘五月不在土,六月不在房,栽向东篱下,花开久且芳’。凡起种须用竹扦,若犯铁器,则永不开花。”现在养水仙把它雕刻成蟹爪型,都是用利刀削去皮层,不伤到花芽,养置花器中,叶短屈曲状如蟹爪,开花正常,说明这里说用铁器不开花也许是文雅的一种说法。倒是“一概花木最畏咸水,惟梅花与水仙,插瓶宜咸水养”这句话可以在现实中可以一试。 水仙自古是文人案头清供、墨客争咏之清物,南朝陶弘景即有《水仙赋》传世,至宋,宋四家之一黄庭坚有“水仙”诗云: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暗香已压酴醾倒,只比寒梅无好枝。清龚自珍(定庵)十三岁作《水仙花赋》,“将黄染额,不事铅华”,借水仙花喻己,寄托其脱俗之高雅情怀。怎么会想到龚定庵?因为龚定庵的老师是我们严州籍名师宋璠。至于画水仙者,根据粗陋的了解,宋朝时水仙已为诸多画家所描绘,留存于世的名作有赵孟坚的“白描水仙长卷”,到了明、清,画水仙者愈发多了,诸如陈白阳、徐青藤、八大、石涛、金冬心、虚谷。近世名者有任伯年、蒲华、吴昌硕、陈师曾、齐白石、潘天寿均有水仙粉本传世。每画每新,足见水仙之魅力也。我的恩师寿崇德先生也经常以水仙入画,前几年收到一幅先生上世纪六十年代画赠其学生周成高的《水仙天竺图》,虽承脉于吴昌硕,却清冽过之,题款:“花明珠圆玉润,岁寒缔结同心。”情深意切俱见笔端。于此,记起一事:当年有个画水仙的作者,无序夸大水仙之形,持画请宛翁陆俨少先生指正,宛翁委婉提出:“画花鸟者,最好不要脱离实际之形态,应于实物相符,略微放大或缩小为妥。”然而来者秋风过耳,不解陆意,终湮没于艺海。今日想来,宛翁针言,作为一个画家应当谨记! |
原标题: 金盏银台——水仙 |
作者: 网络编辑:郑建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