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歌猛进续辉煌(2011年至今) |
http://www.tlnews.com.cn/2024年06月11日 09:02:24 |
2011年,中医院建院半个多世纪后,迎来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亦是医疗卫生事业进入改革关键之年。在这样的世纪发展关头,中医院各项工作得到了桐庐各级领导的关怀与重视,获得了全县人民群众的关注与支持。 县中医院由院长刘柏洪,党总支书记姚梦华,副院长叶承锋、陈玉平、兰飞,党总支副书记赵立飞、许振,院长助理仇晓敏、郑国新,组成了新一届领导层,带领全院职工,传承医院优良传统,坚持中医特色和中西医结合的办院方向;追求社会效益,维护群众利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一座充满活力的新医院正在走向未来。 顺利通过二甲复评 2012年4月10日下午,在上级医院有关专家的指导下,医院进行了一场“上消化道出血”急诊病人救治的模拟演练。 随着拉响警报的救护车开进医院大门,主考官们密切注视抢救操作的步骤和进程,记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急诊分诊护士快速接诊,判断生命体征,通知急救医师到场,开通绿色通道,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各项标准和规范一丝不苟、各司其职,抢救室里一片紧张却有序的忙碌气氛。 这是一场几近真实的救治演练,生命垂危的“患者”、焦急不安的“家属”、忙碌紧张的医护人员,时间在流逝……最终,经过全体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和后勤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患者”病情趋于稳定,转送病房……整个模拟演练持续了一个半小时。 急救演练
医疗、护理、院感、后勤等各科考官最后集中反馈,分别提出了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这样的演习增强了科室间的抢救协同能力,提高了医院综合急救能力,更是为现代化医院团队协作提供了训练方法。 中医院在等级医院创建中,不仅对照评审标准公式化、概念化开展活动,更是通过创建全过程,实现对医院工作全方位的检查、评估与整改,有效提高了医院综合竞争力。漫漫评级路,凝聚着医院全体员工的无数心血,为新时期中医学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个月后,2012年5月11日,浙江省第三周期“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等级评审”专家组一行20余人,对中医院进行“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复评检查。中医院制作的专题片《大医精诚、努力奋进——桐庐县中医院院况简介》和院长刘柏洪的具体汇报,向评审工作组展现了一条艰苦奋斗、上下求索的中医院发展之路。 专家认为,中医院的中医药特色优势明显,人才培养卓有成效,医疗管理制度也进一步完善……顺利通过“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复评,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标准,在中医院发展史上又树起一块里程碑。 学科建设 2011年以来,医院深入开展“名院协作”工程,与多家省市名医院“牵手”,建立了多方面的业务指导及合作关系。通过进一步加强与浙江省人民医院、杭州市中医院、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等省市名院的紧密型合作,不仅有效缓解了本地区群众“看名医难”问题,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带动了本院医师的快速成长和学科水平的逐渐提高。 针灸科被列入国家农村医疗机构针灸理疗康复特色专科建设重点科室后,医院增设了科室人员,购置诊疗设备,以提高学术水平。中医骨伤科和呼吸内科被确定为杭州市医学重点学科,中医妇科、中医内科被列为市级中医重点建设学科,其中中医骨伤科被确定为浙江省中医“名科”项目建设单位。医院加大人才培养、进修的力度与速度,引进新技术、新项目,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力争这四个专科做大、做强、做精。 同时,医院还加强其他专科专病建设,开设了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和中西医结合眼科等二级专科。医院开始执行中医单病种诊疗的方案,将方案汇编成书,包括骨伤科,内科、外科、针推科、妇科、眼科等科室共30个病种,要求各科室认真执行。此外,还修订了院级学科带头人、院级重点专科的申报、考核、奖励措施,确定吴钢群等12位同志为院级学科带头人,麻醉科等6个科室为院级重点学科,并通过加大对科技创新与科研的投入,积极开展学术研究,承担科研课题,撰写论文,营造了中医院浓厚的学术氛围。 2009年,姚梦华整理编写的《桐庐老中医学术经验选集》等3项县级科研通过鉴定; 2010年,“改变农村中医药人员执业环境对策研究”通过了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鉴定; 2011年,“中医药参与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项目及形式探索”与“名中医处方在城乡基层中医人员培养中的作用探讨”通过了市局级科研,同年“微创进皮空心钉固定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木防己汤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4项科研通过了桐庐县级鉴定; 2012年,被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立项的“基层名中医综合效应探讨”与“上腹部无瘢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PCEA(神经阻滞与病人控制)技术用于治疗腰腿疼痛”“眼科门诊中DRY-EYE的流行病学调查”“牵引状态下针刺治疗神经根性颈椎病”等7项县级课题通过鉴定; 2013年,被浙江省护理学会立项的“探讨基层中医院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与发展”和被桐庐县科技局立项的“氧合指数联合TEC评价无创正压通气对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影响的研究”与“脉搏轮廓动脉压波形分析法(PICC00)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研究”3项科研通过了课题验收; 2014年,杭州市科委立项课题“中医药档案与服务百姓健康的作用认识和效价探讨”(陈玉平)、杭州市卫生局立项的“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影响因素探讨”(姚梦华)、“延续护理对农村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响”(石斐)和桐庐县科技局立项的“农村中医药需求与服务‘微档案’构想及运用探讨”(陈玉平)、“农村青年中医带教方法与效果评价”(许振)、“眼底彩色照相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中的临床应用”(傅优凤)、“基于首席管理医生制的慢性病管理模式对农村2型糖尿病控制情况的影响研究”(郑国新)、“尿流率在筛选糖尿病隐匿性神经源性膀胱的价值”(徐红方)、“16层螺旋CT泌尿系造影(CTU)对疾病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研究”(徐嘉明)、“桐庐地区常规人群的骨密度调查研究”(陈英)等课题通过科研成果鉴定。 2015年,有17项科研项目通过了鉴定,其中有刘柏洪的杭州市科委项目“黄连素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p38MAPK通路的作用研究”、陈玉平的杭州市科委项目“农村区域人群就医习惯引导方法探讨”、姚梦华的杭州市卫计委项目“对强化县域中医药服务环境建设的研究”和14项桐庐县科技局立项的科研课题。 “浙江省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诞生 现在依然是谈癌色变的年代。在人类疾病中, 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是第一位。城市中的肿瘤专科医院, 或综合医院中的肿瘤诊疗专科,能够为肿瘤病人提供及时、明确的诊断和规范的专科治疗,不但能保证肿瘤病人的医疗质量,也有效延长了患者的生存年限。 但一般县级医院中,由于条件限制,疑似肿瘤病人都难以确诊,遑论有效治疗。多年来,桐庐县的肿瘤患者在遭受癌症病痛折磨的同时,病人及家属还要忍受外出求医往返奔波的痛苦,许多晚期病人因此放弃治疗。 病人之痛,就是医家之痛;病人之苦, 就是医家之苦。桐庐县中医院一直关注肿瘤病人的状况,极尽可能为当地病患提供服务,并积极谋取规范化诊治肿瘤的优质平台。 2013年,中国农工民主党浙江省委员会、浙江省肿瘤医院直属支部肿瘤专家团的扶持项目“肿瘤诊治专科”入驻桐庐县中医院,由此正式创建成立“浙江省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 中医院成立“浙江省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
这个惠民福民的医疗项目,让桐庐县中医院如虎添翼。首先,浙江省肿瘤医院直属支部肿瘤专家团成员具有省内肿瘤诊断(包括病理诊断)、手术、化疗技术等顶尖水平和实力;其次,中医院自身在治未病、肿瘤病人的带瘤生存质量方面的医疗能力,亦在桐庐和周边县市享有盛誉。同时,在桐君故里的桐庐县,群众对中医中药治疗依从性高。县中医院曾与上海肿瘤专家合作,开展过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受到群众欢迎。 “浙江省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不但具有中医优势,更兼具中西医结合的特色。如医院外科病区,能完成颅脑、头颈、胸腹部等肿瘤的常规手术治疗,可按上级肿瘤专科医院设定的方案进行化疗;在医技科室设备方面,已具备16层螺旋CT、DR、各种全自动常规及生化检验仪、B超室(配备多台彩超)等,病理科能进行病理切片诊断…… 又一次搬迁 2011年,由于中医院原址(广场路70号)将实施改扩建工程,医院暂时搬迁至原桐庐县第一人民医院旧址(开元街180号)。12月3日早上7时前,院长刘柏洪到达医院住院部,指挥陆续前来的医师、护士做好搬迁前各项准备工作。 住院部搬迁的重点是将50名患者安全转移,以及搬迁所有仪器、设备、桌椅、被褥等,繁重而琐碎。虽然到过渡院区只有短短几里路,但为了确保安全,在上级帮助下,抽调全县6辆救护车运送危重患者,每辆救护车都配有医护人员,沿途实行交通管制,以防不测。医院300余名员工,加上交警、城管、民工,参与搬迁的总人数超过500人。几十分钟后,浩浩荡荡的车队抵达第一人民医院老院区,第一时间安顿患者入住病房、安装各种仪器设备…… CT机搬迁现场
院领导特别强调: 医院搬迁是一项特殊工程,不同于其他任何单位,必须周密、快速、安全。要考虑到各病区的患者,考虑到医院珍贵、复杂的仪器、设备等等,所以得特别小心。 这座老医院虽曾有简单装修,但在用电、用水等方面仍然存在问题,12月4日搬迁结束后,医院便马不停蹄地开展相关工作。特别是住院部后面的排污管道,已经完全堵塞。总务科找来清洁公司帮忙,用10厘米宽的扁钢上绑着蛇皮袋,在管道里来回拉动,捅了十几次,再用高压水枪冲洗,最后成功疏通了管道。医院还对电路进行专业检测维修,将原有的大型供电设备进行拆移、安装,满足了用电需求,并配备应急供电等设施。食堂也做好充分准备,能够满足员工、病患及病患家属的餐饮需求…… 宽敞明亮的门厅、粉刷一新的楼道、厚实的地板、齐全的设施全部完工就位。据统计,至12月7日,医院短短3天里就接收5593位门诊患者及92位住院病人。 合力同心,众志成城。桐庐县中医院在原县第一人民医院旧址开始了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 改扩建工程正式启动 过渡期间,中医院的扩建工程在顺利快速推进。 中医院的改扩建工程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列入2011年度县政府重点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完成后,很快被县发改委立项,并于2012年6月正式开工建设。 医院按照“进度、质量、安全、廉政”四同步要求,在工程项目部设立基建办公室,聘请有经验的土建及水电工程师充实基建办公室的人员力量,有效提高了工程管理效率和水平;委托协审单位对工程全程跟踪审计,委托档案专业机构指导并实施档案整理归档工作。 扩建工程总投资2.54亿元,占地面积21.87亩。其中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主楼高达16层,外加地下一层。2016年初,医院完成了整体搬迁,在新院区开始了新的征途。 新医院终于实现了医院全体职工多年来的愿望,也进一步满足了群众看病就医的迫切需求。新院区现今床位增加到450张,开设了9个病区。2013年与2008年相比,门诊量从22万人次上升到54万人次,5年时间内增加了1.5倍。2014年门诊量已达到58万人次。在这个基础上,新医院在未来会进入一轮快速发展期,整体业务将从以往每年15%的增长速度,上升到25%~30%。 中医院七十余年风雨历程,传承昨天,创新明天,仍在一步一个脚印奋力前行。 |
原标题: 高歌猛进续辉煌(2011年至今) |
作者: 网络编辑:郑建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