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让千年古邑活起来的好文章 |
http://www.tlnews.com.cn/2020年04月24日 09:20:54 |
《今曰桐庐》“思与行”专栏于去年刊登了钟新进《整合分水文化资源发展分水特色旅游》的文章,阅后深受启发,文章把分水镇的全域旅游提高到-个新的水平。 旅游既是物质享受,更是精神文化享受。最近在阅读唐代名臣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一文时,看到这样一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意思说,要想使树木生长茂盛,必须稳固其根部;要想使水流的长远,必须疏通其源头,因为源远才能流长。旅游与文化的关系也是这样。文化从来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土壤,一种内在的创造力,也是旅游的内涵和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传播形式。两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谁拥有文化,谁就拥有未来,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文化是一个社会和经济变革的重要因素,钟新建同志挖掘出分水镇十大文化资源,并提出了这些旅游资源的整合,就把分水镇这一长达1300年的历史沉积重新挖掘出来,搞活了这些资源。古镇古邑到处都有,但要整合后成为旅游就要花大气力。本世纪初,我曾到过山西平遥古镇旅游,他们把2000年的古镇文化整合后,创造了年700万的游客。旧衙门、旧城墙、旧钱庄、旧戏台经改造后成为游客喜爱的景点。 分水是老县城,具有优越的交通条件,区域优势和丰富的文化遗存经改造后可以成为游客喜爱的景点,问题是我们在思想上要有个突破。许多人往往认为分水位于瑶琳和千岛湖之间,搞旅游很难做大,其实为什么不去思考优势互补,在夹峰中成长呢?如施肩吾,我们可以不去考虑后来他的出生地划到了富阳,但我们可以利用他在分水的活动把文章做大。南堡,我们可以用现代声光电的多媒体手段,向游客展示当时的灾害和抗灾的精神。丰富的土特产我们用互联网推销,不使游客背着沉重“背袋”回家。同样,可以利用历史上到过分水的名人,抓住天时地利人和,集中展示他们的特点,游客还是会喜欢的。 分水镇的红色旅游同样应该通过反映时代背景提升品位,例如周总理抗战时路过分水,放到特殊的时代来回忆,内容就丰满生动了。周总理的抗战浙西之行桐庐,不仅在分水东溪用餐,还在桐庐礼堂发表演说,到窄溪停留,这些内容都是意义很深的。 文化旅游产业是一种跨行业的朝阳产业。分水的圆珠笔产业本身就是工业旅游者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完全能够吸引游客,使旅游与文化紧密结合起来。 分水旅游,现在己经很有基础,只要各部门主动配合,打破地域限制,完全能够成为浙西一个亮丽的旅游新天地。 |
原标题: 一篇让千年古邑活起来的好文章 |
作者:李锡元 网络编辑:俞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