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儒宗马一浮 |
http://www.tlnews.com.cn/2018年07月13日 08:27:32 |
——纪念马一浮先生诞辰135周年 马一浮(1883—1967)是通晓英、法、德、日、拉丁文、汉等六国语言的诗人、书法家。他一生著述弘富,内容广博。有“一代儒宗”、现代“三圣”(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现代“三圣”)之称。他继承和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后世留下宝贵文化遗产。新中国成立后,马一浮历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浙江省文史馆馆长、上海市文物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特邀委员等职。马一浮先生与桐庐很有渊缘,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马一浮从杭州逃难来到桐庐,后应家兄黄宾鸿(时任乡吴山中心小学美术教员)之邀,到我的家乡凤联村船形岭(今属横村镇)住了约一个月。今年是马一浮先生诞辰135周年,特撰此文,以纪念这位与桐庐有缘的杰出的中国现代思想家。 自幼苦读 马一浮出生于四川成都,其父马廷培,清光绪年间曾任县令。马一浮6岁随父返回浙江绍兴。他聪颖好学,9岁就能诵读《楚辞》《文选》,且过目不忘,被乡里誉为神童。11岁那年,母亲患病卧床不起,临终指着庭前菊花,命他作五律诗一首。马一浮立时草就,其诗云: 我爱陶元亮, 东篱采菊花。 枝枝傲霜雪, 瓣瓣生云霞。 本是仙人种, 移来高士家。 晨餐秋更洁, 不必羡胡麻。 马家藏书甚丰,他任意涉猎,日夜苦读。父亲甚感欣慰,请来本乡一位有名望的举人先生教他读书。不久,先生突然要辞别,经问后才得知,孩子马一浮聪慧过人,先生自感惭愧不能胜任,是故请辞。其父只好亲自教读。 忠贞爱情 不满16岁的马一浮奉命参加府考,以优异成绩获第一名。独占鳌头,声名大震,浙江都督、交通总长汤寿潜看到马一浮的文章,大加赞赏,认为绍兴府出了一个神童,这是为家乡增光。后又请人做媒,将他长女汤仪许配给马一浮。当年马一浮17岁,汤小姐比他大一岁。这时,马父患病卧床,为了冲喜,经双方家长同意,提前结婚,婚后两人感情甚好。后来,马一浮辞别父亲和爱妻,到上海学习英语、法语。期间,父亲和爱妻先后去世,马一浮年仅二十,他十分忠贞爱情,此后终生不娶。 不谀权贵 1930年7月起,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日军不仅在前线步步进攻,而且对中国内地狂轰滥炸,全国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可国民政府的高官,却竞相以祝寿为名,多方征集祝寿、称颂功德的文章,如军政部长兼军委参谋总长何应钦50寿辰、行政院长孔祥熙60寿辰,派人或写信请马一浮写祝贺文章,马很不高兴地严词拒绝说:“方今日寇未除,抗战未毕,正上下忧勤惕厉之时,似未暇从容歌颂。”1938年蒋介石听说,久隐西湖的马一浮应竺可桢两次登门相邀到浙江大学讲学,便立即与孔祥熙、陈布雷等人商议,并指令教育部聘请马一浮,到四川创办一家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宗旨的书院,次年8月,马先生到四川乐山乌龙山下盖起一家名为“濠上草堂”的书院,不多时,慕名前来求学者多达800余人。此后乌龙山下,书声朗朗,弦歌四起。但好景不长,原先国府同意拨款书院的教育经费却迟迟不到位。马一浮便责问教育部违背诺言,并认为这是教育部对他的一种侮辱,并当众辞职,专事刻书。那段时间马一浮以卖字所得维持一家五口的生活,十分清苦。 功力至深 马先生书法高雅,并精于篆刻。他取法秦汉,锲而不舍,功力至深。其章法刀法,古朴劲健,韵味隽厚,海内外艺术界声望颇高,各博物馆、图书馆争相征求入藏。 马一浮的书法作品并不是见人便卖的,定要有熟人介绍,弄清对方来历后方可得。当时上海有个姓李的商人,为纪念其母不惜重金遍求海内名家题褒。后来得知马多交僧侣,乃请一老僧陪谒马一浮求撰写墓志,马被其孝所感动,允其所请,撰就惊词,不收该商人一分钱,此事一时传为佳话。 渴求真理 马一浮与陈独秀相识于二十世纪初,两人相交甚欢,同游于青山绿水之间,纵论天下大事,探讨社会问题和儒家经典。辛亥革命后军阀混战,民无宁日,马就退而闭门读书,从书中寻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1942年陈独秀病故,马写了一首悼诗,诗曰: 尸乡人识祝鸡翁, 卵塔衔花百鸟同。 要乞不毛防害稼, 幸然被发免为戒。 一时谁并雕龙辩, 四野犹鸣射雁弓。 投老遗文传字说, 每怜才士尽樊笼。 马一浮早就听闻,马克思写了一部《资本论》,他到美国时,时时处处留意。有一天,他在约翰书店买到了一部渴望已久的《资本论》,他在日记里写道:大喜过望,如获至宝。之后他又买到了一部德文版的《资本论》,带回国内,送给挚友谢无量。之后,马先生应竺可桢之聘,讲学于浙江大学,又将此书捐赠给浙大图书馆收藏。后据考证,这部《资本论》是传入中国的第一部马克思著作。 以诗会友 上海解放初,马一浮和时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兼上海市长陈毅交往甚多,交谈内容也甚广泛。1952年春,陈毅赴杭州西湖蒋庄看望马一浮先生,为表示对马的尊重,还特地穿了长衫前往。来访者乃一代儒将陈毅,顿时马投以十分敬重的目光,彼此便愉快地交谈起来,话题也越谈越广,从玄学谈到文学、神学和理学,又从诗词谈到文学、书法。彼此谈古论今,说儒说佛,马一浮深为陈毅的知识、口才和风度所折服,成为知音。陈毅也非常敬重马一浮的学识和为人。初次交谈,陈毅市长表示来访的主要目的,是想请马一浮出山。陈毅坦言:过去国民党掌权,你老不出山,现在人民当家作主了,你老还不出山吗?这让马一浮感慨不已,不久马一浮被任命为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长、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之后又受聘为全国政协特邀委员。1953年11月,马一浮应陈毅之邀到上海作客,并派人陪马游览了苏州、无锡和太湖等地。1956年冬,陈毅视察西藏回来,在广东岭南休息,马一浮被邀前去观光。马一浮与陈毅多次交往而倍感亲切,两人常有书信来往和诗词唱和,彼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
原标题: 一代儒宗马一浮 |
作者:黄宾笙 网络编辑:卢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