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田故居向你讲诉一位将军心系家国的情怀 |
http://www.tlnews.com.cn/2018年05月14日 08:42:32 |
山清水秀的横村镇龙伏村,相传汉光武帝刘秀为避王莽之乱曾蛰伏于此,“龙伏”的名称由此而来。历史烟云茫茫,当年的真龙天子被秀美山水折服而隐居的遗迹早已湮没在沧桑岁月中。这座将军故居,向你讲述的是一位将军一生戎马倥偬心系家国的美好情怀。 这座浸染着百年风雨的楼房,也就是王大田故居,门牌45号,占地266平方米,清代建筑,已被列入桐庐县文物保护单位。王大田(1915-2002),曾用名王立先、王奋生。历任山东军区炮兵参谋长炮12师师长,济南军区炮兵副司令(正军职)等职。他的这座故居建于民国四年,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双坡硬山顶,三间二弄二进四厢三合式楼房。楼房已经过精心修缮,在四周新建民居楼的衬托下,这座古老建筑并不显得颓败苍凉,它耸立的马头墙流畅清丽,木纹门窗传递着温暖和质朴,白墙黑瓦透着古朴隽永的意味。王大田在此渡过了他的青少年时期。 厅堂的两壁挂着王大田一生不同阶段的照片,还有他父母的老照片。其中一张照片,他穿着一身戎装,挺拔的身姿,眉眼透着刚毅又温暖的神情。据他的侄儿王小兔老人回忆,在战争年代,因为叔叔身份特殊(中共地下党员),为掩护身份,每次都是穿着蓑衣晚上归家。“当时只知道叔叔很忙很少回家,不知道他做着这么大的事情(指保家卫国)”,时隔这么多年,老人还能清晰地回忆起当年的场景。苍茫夜色中,王大田穿着蓑衣与家人匆忙相聚又匆忙分别,这些点滴的感人场景,是故居值得抒写与永远珍藏的故事。 让我们一起走进记忆的长河里,跟随照片上年轻的身影去感受他追随红色热血革命的一生。王大田早年就读于严州中学,1933年毕业于杭州大陆高级测量学校,后到浙江大学农学院短期学习。1938年在新四军驻浙江丽水办事处参加抗日救亡工作,走上革命道路。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组建桐庐县政工队党支部,大力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出墙报、组织宣传队演剧,开办妇女识字班,儿童歌咏队,组建小分队巡回演出等。1940年参加新四军。1941年在“皖南事变”中受伤被俘,成功越狱寻找党组织。1942年重回苏中新四军。放战争时期,先后任华东野战军11纵队94团副团长、第三野战军29军炮兵团团长等,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厦门战役。1950年任29军司令部参谋长,1951年赴朝参战,朝鲜政府授予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60年任炮兵12师师长,兼党委书记。1965年任济南军区炮兵副司令(正军职)。1969年遭受迫害被隔离审查。1974年至1981年任济南军区炮兵副司令。荣获战时三等功一次,三级自由独立勋章,二级解放勋章。2002年4月8日在济南逝世,享年87岁。简介呈现的是王大田将军戎马倥偬的一生,是一场场英勇的浴血奋战,是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斗争故事,是他浓郁家园情怀的另一种简洁而厚重的表达。 浓郁的家国情怀中,还包含着对战友的情义。一则题为《一个炮兵副司令员与日本战俘的未了情》的故事流传甚广。那是在1944年,当时王大田在新四军1师1团任作战科长。他的部队在一次战役中,俘虏了20多名日本士兵,其中有一个日本炮兵中尉,叫山本胜,后来经开导教育,成了1师的一名战士。1945年夏,新四军1师奉命拔掉苏北平桥据点,1团担任主攻,交给王大田指挥。王大田了解到山本胜会打小钢炮,而且技术精湛,就让山本胜到炮兵连当炮手。可是他每次发炮,炮弹不是偏左就是偏右。王大田静下心来,这才发现这个小个头炮手左瞄右瞄地在装模作样,他根本没有打算去击中目标。他知道山本胜一定认为日本人打日本人不光彩,于是便严厉地说:“山本胜,你听着,我们宽大是有条件的。如果你再不命中目标,我就执行战场纪律了……”山本胜开始矫正标尺,第一炮就轰掉了碉堡的一角,第二炮便炸塌了一面墙,没有几炮,便把整座炮楼轰成了废墟。“打得好,打得好!我要给你记功……”王大田激动地搂抱着山本胜动情地说,刚才的那些不愉快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从此以后他们就相识了。山本胜射击技术高超,是个极难得的炮手,而王大田也是个性情豪爽的汉子,由此,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山本胜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跟随王大田转战南北,先后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在作战中,山本胜表现英勇,荣立了二等功,还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介绍人就是王大田。在入党时,山本胜对王大田说:“虽然我很不幸,参加了一场罪恶的战争,但是我又很幸运,我找到了真理。我想把我的名字改一下,今后就叫我林胜吧……”在这个感人的故事里,我们读到了王大田更多血肉丰满有情有义的军人形象。 王大田故居,交织着历史沧桑,承载着家国情怀。 |
原标题: 王大田故居向你讲诉一位将军心系家国的情怀 |
作者:毛林芳 网络编辑:俞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