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湜:多才非福禄 |
http://www.tlnews.com.cn/2017年11月20日 16:33:22 |
皇甫湜(777—835),唐代散文家。字持正,生于唐睦州新安(今淳安县)。十多岁时就漫游各地,投梁肃,谒杜佑,后又结交顾况,师从韩愈。他广为交游,与白居易、李翱、刘敦质等人往来。唐宪宗元和元年(806)高中进士,历任陆浑(今河北蒿县)县尉、工部郎中、东都判官等职。 元和二年(807),皇甫湜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考试,与牛僧孺、李宗闵直陈时政得失,无所避忌,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深得宪宗赏识,获对策第一,一时震动朝野。由于皇甫湜“指陈时政得失,无所避”,得罪了当朝宰相李吉甫。皇甫湜的舅父翰林学士王涯也因“坐不避嫌”,被贬为虢州(今河南灵宝)司马。在朝期间,皇甫湜与韩愈、李贺等人过从甚密。元和八年(813),皇甫湜辞官回睦州访友人施肩吾。他从分水泊舟至赤洲(今瑶琳镇皇甫村),见山川秀丽,山环水抱,土地平旷,觉得这里就是心目中的世外桃源,于是,举家定居赤洲。施肩吾为《桐江皇甫氏始谱序》中云:“吾友皇甫持正……元和间拜工部郎中,耻叔秉轴妨贤,复迁隐桐之赤洲,子孙世为桐庐人。” 皇甫湜寓居桐庐期间还与恩师往来。韩愈接到皇甫湜的书信后,当即写下《寄皇甫湜》: 敲门惊昼睡,问报睦州吏。 手把一封书,上有皇甫字。 拆书放床头,涕与泪垂四。 昏昏还就枕,惘惘梦相值。 悲哉无奇术,安得生两翅。 看到有“皇甫字”的书信,韩愈“涕与泪垂四”,只怨自己“无奇术”,恨不得“生两翅”立刻飞往睦州,师生之情溢于言表。 元和十二年(817)后,皇甫湜先后为山南东道节度使李愬、李逢幕僚。其间,韩愈被贬潮州,柳宗元贬死任所。师友的坎坷遭遇,使他一度徬徨、苦闷,感到悲哀和愤慨。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回到洛阳。 大和九年(836),裴度重修福先寺,想请白居易作碑文。皇甫湜闻讯大怒,说:“近舍湜而远取居易,请从此辞!”裴度也很大肚,并不计较这个有点狂妄的下属,而是客客气气地请他执笔。“湜即请斗酒,饮酣,援笔立就”,计3254个字,裴度重酬之,这一佳话被后人写进了《太平广记》。之后,他写了一篇叫《谕业》的文章,总结了文学创作的基本原理和经验,便归故里。死后葬桐庐县南30里,太子太师左仆射褚遂良撰《睦君皇甫公去思碑记》,桐庐籍进士章孝标撰《皇甫湜墓志铭》。 皇甫湜是韩愈的弟子,与李翱、张籍齐名,有《皇甫先生文集》传世,《全唐诗》中只存其诗3首,洪迈《容斋随笔》否定皇甫湜的诗才,“皇甫湜、李翱虽为韩门弟子,而皆不能诗。”陆游再跋《皇甫先生文集》时却不然,“皇甫持正文集外所作,亦为遒逸,非无意于深密,盖或未遑尔”。可见,皇甫湜“有诗集孤行”。皇甫湜在《全唐诗》的三首存诗分别为《题浯溪石》《石佛谷》《出世篇》。 唐代宗时,文学家元结卸任道州刺史回家,经过今湖南祁阳西南约2公里湘江西岸与浯溪交汇处,因爱此地山水,寓于溪畔,名之“浯溪”。元结撰《浯溪铭》《台铭》《铭》,请人用篆书写出,刻于石上。书者相传不出季康、瞿令问、袁滋3人之间,各具特色。大历六年(771),元结又将自己所撰《大唐中兴颂》,请颜真卿楷书,镌刻于临江峭壁。因文奇、字奇、石奇,有“摩岩三绝”之称。之后,又有三百多位名人的摩崖石刻486处。其中著名的人物有元结、颜真卿、黄庭坚、秦观、李清照、米芾、范成大、沈周、顾炎武等。皇甫湜的《题浯溪石》也在其中。洪迈《容斋随笔》记载,“浯溪石间有湜诗一首,为元结而作”: 次山有文章,可惋只在碎。 然长于指叙,约洁有馀态。 心语适相应,出句多分外。 于诸作者间,拔戟成一队。 中行虽富剧,粹美若可盖。 子昂感遇佳,未若君雅裁。 退之全而神,上与千载对。 李杜才海翻,高下非可概。 文与一气间,为物莫与大。 先王路不荒,岂不仰吾辈。 石屏立衙衙,溪口扬素濑。 我思何人知,徙倚如有待。 从皇甫湜的《题浯溪石》诗中不难看出两个特点,一是作为韩愈弟子,诗人继承了杜甫在艺术上刻意求新,寓于创造,而且特别致力于胸中笔下还没有来得及开拓的境界。在内容上写险怪、幽静、苦涩、冷艳,甚至凶狠。在形式上,他们以散文的句法入手。二是元结作为诗人、散文家,在文学上颇有造诣,特别是那些杂文体的散文,或直举胸臆,或托物刺讥,都出于愤世嫉俗,忧道悯人,具有揭破人间诈伪、鞭挞黑暗现实的战斗功能,性格上与皇甫湜相近。白居易在《哭皇甫七郎中湜》对此诗给予了高度评价: 志业过玄晏,词华似祢衡。 多才非福禄,薄命是聪明。 不得人间寿,还留身后名。 涉江文一首,便可敌公卿。 |
原标题: 皇甫湜:多才非福禄 |
作者:王樟松 网络编辑:丁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