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空巢”,父母的“天伦之痒” |
http://www.tlnews.com.cn/ 2013年11月24日 10:30:00 星期日 |
专家解案 夏丁玲 心理咨询师、讲师,现任杭州明珠电视台二套《和事佬》栏目特约心理专家,并被评为十佳金牌和事佬之一;擅长青少年心理咨询、婚恋情感、家庭关系,心理压力调适,职业困扰和生涯规划等。 家庭是有自己的发展周期的,在以上案例中,两夫妻所处的是典型的“空巢家庭”阶段。如果说,孩子的离开,父母能够接受现实,转变亲子关系,放松与成年子女的链接,转而关注自己的婚姻和事业,照料年长的老人,就会出现对多方发展有利的局面。反之,如果“空巢”父母适应不良,往往会让儿女痛苦,自己纠结,因而产生的心理失调症状,被称为家庭“空巢”综合症。 一般而言,每个人都有三个社交圈,家庭是第一社交圈;亲朋同事是第二社交圈;泛泛之交是第三社交圈。这几个圈子,对于每个人而言都必不可少,因为它们能够满足一个人的各种需求。 上述案例中的马妈妈先前倍感充实的生活其实只是在家庭圈里,甚至她还无意中忽略了家庭圈中的丈夫。随着儿子去读大学,日常生活的安排被打乱,她的三个社交圈子几乎全部没有了。我们说,马妈妈可以试着把视线适当地转移到其它的地方上,拓展自己的生活圈子。譬如说,在家庭圈中,看看老公对自己有何期待和需要?事实上,很多夫妻就是在子女离开家后,恢复二人世界,开始自己的“第二蜜月”。 当然,也会有些夫妻在这个时期出现家庭危机,有妻子一直把精力放在女儿身上,几乎没有经营过夫妻关系,一旦孩子这道屏障不在了,两人的矛盾自然显现出来。如案例中的沈妈妈,她还希望女儿与她一起生活一般,通过微信、QQ来联络女儿,但女儿成年了,势必与父母的身体距离和心理距离会拉开,会有自己的天地。若此时,没有其它的圈子来填充生活,对女儿变化所产生的惶恐不安就开始放大,更加导致了夫妻关系的恶化。 案例中的小林妈妈,将女儿上大学作为自己新旅程的开始,在各种生活圈子里都过的游刃有余,和女儿一起成长,并顺应家庭格局变化做了调整,非常值得大家借鉴。在此建议,当空巢来临时,首先,要试着接纳现状,理解追求独立的孩子,给年轻人信任与支持就是最好的爱护;其次是思考自己的生活意义,寻找新的价值感,可以学习充电,或者是培养兴趣爱好;第三,逐步走出自己的小圈子,看看别人是如何应对和改变的,可听听伴侣的声音,也许不中听,但很可能是“良言”哦!当然,若出现了一些心理异常,如象本案中小马妈妈的症状,可能有抑郁倾向,当感觉身体不适、影响社会功能时,要引起家庭成员的重视,及时到专科医院进行就诊。 最后,我们说“中年空巢”并不可怕,只要“心”保持不空,未来的生活会更精彩!做儿女的,也要留意到父母的变化,在情感上和理智上有体贴父母的习惯,即使“离巢”,也要增加与父母的联系和往来的次数,以避免父母家庭“空巢”综合征的发生。此外,社会机构也要多多关心这一群体,如街道、社区建立空巢俱乐部,搭建平台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充分发挥这一群体的作用。 |
原标题: “中年空巢”,父母的“天伦之痒” |
作者: 网络编辑:华亚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