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妙玉的“分别相” |
http://www.tlnews.com.cn/ 2013年06月02日 08:06:21 星期日 |
妙玉是《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之一,书中对她着墨虽不多,然她的个性形象却非常鲜明。她是贾府栊翠庵里带发修行的一位尼姑,祖上是读书仕宦之家,自小多病,最终入了空门,病才好。她父母俱亡故,身边有两个老嬷嬷和一个小丫头服侍,她精通文墨,模样也好,内心热烈地爱着贾宝玉。 妙玉,是个尼姑,一个修行人,按理,她不应该像俗人那样,对人有太明显的“级差”。可是,妙玉就是妙玉,她的“分别相”表现在她对人的不平等。正因为她有执着的“分别相”,所以她是金陵十二钗女子中活得最辛苦、最痛苦的一位,也是极需修行的一位。 作为修行的尼姑,妙玉的个性应像宝玉一样,世法平等,待人随和,不论对丫头、仆人还是贵人,都作为平等的人来看待。然而,在妙玉的心里,对不同的人却有着极为严格的区分。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红院劫遇母蝗虫》,贾母带着刘姥姥等众人到栊翠庵来,妙玉对不同的人,用的就是不同的茶水和茶杯。给贾母的茶,是用旧年积的雨水泡的“老君眉”,茶杯是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其他人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贾母只吃了半盏就笑着递给刘姥姥了,刘姥姥便一口喝了。 招呼完贾母,妙玉就单独引了宝钗和黛玉到耳房内吃茶,宝玉却悄悄地跟了进去。为招待宝黛二人,妙玉亲自“向风炉上扇滚了水,另泡一壶茶”给她二人。在妙玉眼里,只有宝钗和黛玉这么有品位的人才配她亲自煮茶。而且这茶水取自五年前梅花上的雪,总共只有一花瓮,给她二人的茶杯是晋朝王恺和宋朝苏轼收藏、鉴赏过的,这样的茶连贾府中最有权威的贾母都不得享用。给宝玉的则是她自己日常吃的绿玉斗来斟。可见,妙玉将宝玉当她最亲近的人来看的。起初,黛玉以为这茶跟贾母吃的是一样的,谁知妙玉竟取笑林黛玉:“你这么人,竟是个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想不到,大观园中最清高最孤傲的林黛玉都被她冷笑了去。 后来,当道婆将贾母等用过的茶杯收进来,妙玉因刘姥姥吃过,嫌脏,连那价值连城的成窑杯都不要了。宝玉就和妙玉陪笑,将这只杯子讨来给了刘姥姥。宝玉还说:“等我们出去了,我叫几个小幺来河里打几桶水来洗地如何?”妙玉笑道:“这更好了,只是你嘱咐他们,打了水只搁在山门外头墙根下,别进门来。”有人说,真正的修行不应该怕脏;最脏的地方,最是应该去的。妙玉嫌刘姥姥吃过的茶杯脏,嫌这些人踩过的地脏,她的洁癖简直到了惊人的地步。这种对人的分门别类和不近人情的洁癖与她的修行身份是不相称的。 作为修行的尼姑,妙玉在生活上应像刘姥姥一样,追求平淡和质朴,讲究自然;然而,妙玉却是个极讲究品位的人。 她给不同的人,吃不同的茶,用不同的杯子;吃茶也极有讲究。当宝玉问妙玉为什么给宝钗和黛玉的杯子是古玩奇珍,给他的绿玉斗却是“俗器”时,妙玉道:“这是俗器?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连贾家这样的贵族都找不出这种杯子,可见妙玉的生活是非常注重品位的。 宝玉就开导妙玉:“随乡入俗,到了你这里,自然把那金银珠宝一概贬为俗器了。”妙玉听了十分欢喜,又寻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海出来。笑道:“就剩了这一个,你可吃了这一海?”宝玉喜的忙道:“吃的了。”妙玉笑道:“你虽吃的了,也没这些茶糟蹋。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驴了’。你吃了这一海便成什么?”吃几杯茶都有这么严格的讲究,可见,妙玉的分别相;并且,她一出口便要讽刺人:“你吃了这一海便成了什么?”连贾宝玉这么高贵的人她都讽刺了去。所以,黛玉“知他天性怪癖,不好多话,亦不好多坐,吃完茶,便约了宝钗走了出来。”林黛玉也是一位孤傲和有洁癖的女孩,但在妙玉面前,她也不敢多留,生怕又被她取笑。妙玉看不起俗世的人,她的品位和清高使她不可能有更多的朋友,连宝钗和黛玉都不敢久留。 作为修行的尼姑,妙玉是不可能有红尘情缘的;然而她对宝玉却产生了执着而热烈的爱情。 《红楼梦》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宝玉和姐妹们在芦雪庵争联即景诗,宝玉落了第。李纨说:“我才看见栊翠庵的红梅有趣,我要折一枝来插瓶。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他。如今罚你去取一枝来。”妙玉的红梅,女孩们都是讨不来的,但大家都知道她对宝玉另眼相看,就罚宝玉去取。果然,一语未了,宝玉就笑嘻嘻的捧了一枝二尺来高,旁有一横枝纵横而出,约有五六尺长的红梅回来。妙玉对宝玉是网开一面的。 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宝玉和自己房里的丫鬟们及要好的姐妹们过生日,第二天醒来吃茶,发现砚台下压着一张字帖,打开一看,竟是一张粉红的笺子,上面写着“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既然是槛外人,就不该有红尘情缘。可是妙玉是非常关注宝玉的,她用粉红色的笺子给宝玉寄生日卡,这分明是心底对宝玉爱的袒露。 第八十七回《感秋深抚琴悲往事 做禅寂走火入邪魔》,宝玉放学回来信步到惜春处,遇上惜春与妙玉下棋。宝玉与妙玉打招呼:“妙公轻易不出禅关,今日何缘下凡一走?”宝玉很坦然说了一句话,妙玉听了,“忽然把脸一红,也不答言,低了头自看那棋。”宝玉自觉造次,连忙陪笑道:“倒是出家人比不得我们在家的俗人,头一件心是静的。静则灵,灵则慧。”宝玉尚未说完,只见妙玉微微的把眼一抬,看了宝玉一眼,复又低下头去,那脸上的颜色渐渐的红晕起来。宝玉跟妙玉说了两句话,妙玉就不可控制地红了两次脸,这两次不自觉的脸红,将青春少女的娇羞和对宝玉的爱情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来。当天回去后,妙玉坐禅,“忽想起日间宝玉之言,不觉一阵耳热心跳。只见连忙收摄心神,怎奈神不守舍,一时如万马奔腾,觉得禅床便晃荡起来,身子已不在庵中。便有许多王孙公子要求娶她,又有些媒婆扯扯拽拽扶她上车,自己不肯去。一回儿又有盗贼劫她,持刀执棍的逼勒,只得哭喊求救。”妙玉坐禅不专心,心里想着宝玉,结果走火入魔。 惜春听说这事后,因想:“妙玉虽然洁净,毕竟尘缘未断。”妙玉内心隐藏的对宝玉的爱情,令她万般痛苦和苦闷。而妙玉最大的痛苦在于,她那纯洁的女儿身最终却被一伙盗贼劫去。越讨厌脏,越沦落于“脏”,这不能不说是人生的悲剧。 比之妙玉的分别相,宝玉则不然,他善待刘姥姥,怜惜刘姥姥的贫穷,他对大观园里园外的女孩儿没有“分别心”,还常为有过失的丫头承担责任。宝玉不是修行人,但他的言行都是菩萨的行为,因而宝玉是有佛缘的。 妙玉的“分别相”,使她成为《红楼梦》中的悲剧人物。作为没落的官宦人家的女儿,尽管她的修行还不到家,但她是位令人怜惜和同情的女孩。 |
原标题: 话说妙玉的“分别相” |
作者:孟红娟 网络编辑:殷卫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