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寿俗 |
http://www.tlnews.com.cn/ 2013年04月20日 09:21:26 星期六 |
![]() 俗话说,生老病死乃是人生大事。其中,出生是人生最早的开始,也代表着人类的繁衍生息。因此,对于新生命的诞生,自古至今,民间都非常看重,桐庐也不例外,并由此衍生除了“三朝”、“满月”等诸多的礼仪。 催生 在农村,妇女养儿育女是家庭生活中最重要的责任。当小孩降临时,无论娘家或婆家,都要精心地抚养。从祖辈就形成了一些惯例,一直传承至今。嫁出的女儿怀孕快要分娩时,其父母要去女婿家为女儿催生。催生时要送去鸡蛋100个,红糖数斤;并用蒸桶蒸一桶糯米饭,上面插红枣若干颗,再放三个熟鸡蛋,婆家的人打开饭蒸,鸡蛋滚出来,同时高呼“生出来了,生出来了”,图个顺利快生的吉利。此外,要送去婴儿要穿的衣裤,“蜡烛包”(包婴儿用)。 小孩出生后,婆家要以送鸡的方式向娘家报信,生儿子送母鸡,生女儿送雄鸡。丈人、丈母见到后不用再问生了个什么。 落月 民间称妇女怀孕为“带身子”。旧时,孕妇有生活,饮食,避忌的规矩,有的东西可吃,有的东西不能吃:认为孕妇要多吃桂圆,生出的小孩眼睛才会圆圆的,不能吃兔肉,吃了生出来的小孩会缺唇;不能吃牛肉,吃了小孩会生牛皮癣;不能吃螃蟹,吃了生孩子会难产,同时孕妇还忌横跨扁担,及坐门槛等。当然这些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孕妇临产称“落月”,临产的孕妇不外出。当孕妇怀孕九个月时,娘家人得送“催生”。过去娘家人送的东西有小衣服,尿布,鸡蛋,红糖,枣子,糯米饭等,当拿到女儿家时,把这些东西放到鸡窝边,寓意生孩子和母鸡生蛋一样顺畅。另外,孕妇临产时,产房严格控制,不能喧哗或弄出声响,以免惊动“胎神”。否则,分娩时将要多拖延时辰。 产妇在一个月内一般是不允许出门,俗称“坐月子”,产妇在这段时间不能洗头、洗澡,不能刷牙、梳头,不能吃生冷食品,不得见风等等。旧时认为产妇“做宿母”串门是不吉的,若是外出串门将是“产妇冲宅”、“热血扑门”,是极不吉利的。当然,外人也最忌到产妇房内,认为产房是“邋遢之地”。 初生婴儿有缚袖七天的习俗。据说小时不缚袖,大时手脚会毛躁。旧时有一句“小时光手脚,还未缚过一样”,即是指此。婴儿出生后三日,俗称“三朝日”,得做米 设祭谢灶司爷菩萨,拜祖先,并给婴儿洗头。胎发要在满月产妇出产房前方可理去。剃头师傅剃满月胎发,主人得酬谢红包。婴儿在胎发未剃之前是不得抱到堂前或灶间有神位的地方,因为胎发有母体的血污及秽气,会触犯神灵。婴儿满月要办满月酒,并分送果品,邀请亲朋邻里,以示庆贺。外婆家则送衣服,帽,鞋,粽子,银器首饰等,俗称“做满月”。满月后,产妇抱婴儿到娘家养生。此时,婴儿乃初出门,须将婴儿鼻上、额上涂抹锅底灰,并身背黄历,以邋里邋塌改变原样,意谓使鬼怪认不出,可“祛邪”。 三朝 人类为了血脉延续,种族繁衍家庭传种接代,万年长生香火之延绵,社会上便有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即结婚生子。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把妇女结婚不生育看作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为此,历朝历代对小孩出生作为一桩大喜事来做,小孩出生后便有报喜(报生)、三朝、满月、百日、周岁等习俗。在我县合村当地今日仍延续着相关习俗 做三朝:婴儿诞生后第三天,称为“三朝”。家庭较殷实的人家,把这一天当作人生的第一个大庆之日,亲眷朋友同村邻里都上门送礼祝贺,这里人称这一活动为矇生(方言),或称送社母节。礼物大都是鸡蛋、糯米、长寿面、红糖等;也有送银项链、手镯、脚镯、银锁之类的;也有的送红包的。这一天,外婆是最光彩的,自己的女儿做了妈妈,自己也提升了一级做外婆。外婆亲自登门,以十分热情的心情招待来宾,聊表心意。 “三朝”这天主要有三项活动: 第一是“洗澡”。这天接生婆要把婴儿洗得干干净净,作为一种仪式进行,要祭拜祖宗菩萨。澡盆用温开水,放入中草药,如艾叶之类,同时盆中放鸡蛋、金银器。澡洗好后,再用鸡蛋在头上额角边擦一擦,可以避免生疮,金银器则起避邪压惊之功效。 第二是“开奶”。由一位村里有威望、有经验、有福气的妇女,用手指将黄连水涂抹在婴儿口唇上,边涂边念利市话:“好乖乖,真乖!三朝吃得黄连汤,来日天天吃蜜糖”;“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先苦后甜,享福收田”再由母亲喂奶。过去母亲要把初乳挤掉再喂,说什么初乳有毒,而后给婴儿吮奶。 第三是“吃长寿面”。中餐本家盛情款待来宾,先喝利市酒,酒过三巡,吃长寿面(索面或盛面),表示婴儿四季康宁,长命百岁。 满月 满月礼:产妇分娩后一个月内一般不出门,在家调养恢复健康,叫“坐月子”。婴儿满月,家人要举行隆重的仪式庆贺,称为“满月”。亲朋好友又要前来庆贺,孩子家长要设宴款待,称满月酒。 这天孩子要递胎头。递胎头也有仪式,也很讲究。首先要拣日子,“丁日不利头”这是古训,要设法避开。胎发不可全部剃除,额顶要留“聪明发”;脑后要留“撑根发”,眉毛要递光。剃下的头发叫胎发,要妥善保管,不可乱丢。有的用红绸布包裹好,放在枕头下;有的用红纸包好,放在大门顶上,意为步步高升;还有的搓成团,用五色线网成球形,吊在帽带上,壮胆避邪。 百日 婴儿出生一百天,要举行百日礼。这一天为婴儿穿百家衣,戴百家锁,吃百家饭。百家衣是从许多人家要来各色各样的布头边角,缝制一件五颜六色的小衣服给婴儿穿。意在让小儿顺利成长。百家锁,以集许多人家的金银铜打铸成锁和链,上面铸有“长命百岁”或“长命富贵”的吉祥语。百家饭,讨要许多人家的米或从讨饭佬那里换来的米,煮饭烧粥吃,可以消灾劫病,健康成长。 周岁 外甥、外甥女一周岁时,外公外婆要来女婿家为外甥或外甥女做周岁,主要先准备以下物品: (1)做长命粽两只:每只用三碗(三升)、三瓢(三盒)、三手把糯米,十二颗瓜子肉,十二颗花生肉,十二颗红枣,用十二张箬壳,十二根棕榈叶包一只粽,共包二只(一对),蒸熟后上面贴上有“长命富贵、金玉满堂”字样的红字。 另外还要包门闩粽、姐妹粽、抱娘粽、狗头粽等各数只。 (说明:如遇有闰月年份,长命粽所用辅佐材料都要改为十三样,例如放十三颗瓜子肉、花生、红枣、用十三张箬壳等) (2)送小孩穿的鞋袜、帽子、衣、裤等 (3)两支甘蔗用红线捆起挂在箩担头上。 (4)还要送糖果数斤,分给男方亲戚,近邻小孩。 ![]() 抓周 抓周过去在农村广泛流传。抓周是指小孩在满周岁时举行的一种预测小孩前途和性情的仪式,也是第一个生日纪念的庆祝方式,非常隆重。主人家会宴请亲朋好友来为小宝贝庆祝周岁生日,并共同来见证小孩“抓周”的过程,预测小孩的将来。 周岁那一天,给小孩梳洗干净,换上新衣新帽新鞋袜,开始祭拜祖先,祈求祖先能护佑小宝贝健康成长。一般都在中午吃“长寿面”之前进行。堂前放两张大方桌,上面铺上布或席子,将准备好的抓周物品(印章、经书、笔、墨、纸、砚、算盘、钱币、首饰、花朵、食物、玩具等。女孩还要加放:勺子、剪刀、绣线等摆在桌的一端,由大人将小孩抱来,放在桌子的另一端,让孩子在桌子上爬,一家人围拢来,看他在桌子上从一大堆物品中先抓什么东西,大人不予任何诱导,任其挑选,视其先抓何物,后抓何物,以此来判断孩子今后的志趣、前途和将要从事的职业等。比如小孩先抓了印章,则表示长大以后,必官运享通;如果先抓了文具,则表示长大以后好学上进,必能学有所成;如果先抓算盘,则表示将来长大善于理财,必能财源广进。如果是女孩先抓剪、尺之类的缝纫用具,财表示长大以后,心灵手巧,善于料理家务。不管小孩抓到什么东西,亲朋好友们都会说些吉祥的话。抓周仪式结束后,主人就开始和客人们一起分享长寿面,并招待客人享用丰盛的周岁酒宴。 大寿 历来民间从六十寿辰起,子女就可给父母做寿,六十以前不做,六十以后逢十都可以做。这种习俗现在民间还存在,只是有所改变。做寿又俗称寿礼,通常人年龄不足半百的男女,俗称过生日,不敢称寿。10岁-40岁,每逢十周岁,亲友带礼庆贺。50岁以上做寿诞,50岁荣庆,60岁花甲,70岁古来稀,80岁大寿,90岁高寿,百岁寿星。年龄到六十岁时,按传统干支纪念,是一个甲子的同期,就是六十花甲寿辰,此后每过十年,儿孙都要为老人做寿,如长辈年龄过了半百的,做寿都要举行寿宴,大办酒席。 做寿一般是儿女给父母做或同族长辈。做寿那天,生活条件较好的人家,儿女们要购置生日蛋糕,大摆筵席,请乐队敲鼓助兴,请戏班唱戏庆祝,有的人家去电台、电视台点歌祝贺,或包场放映电影等。当日同宗族人、同辈表堂亲属以及所有子侄亲属、好朋友都会穿得非常干净体面,并准备好贺礼,前来向寿星祝贺,贺礼中必须有长寿面、烟花爆竹,长寿面意味着“健康长寿”,烟花爆竹意味着“人丁兴旺”。贺礼没有规定,但亲戚朋友一般都会准备红红的成对寿烛、亲手包做的寿桃、定制的寿衣寿帽以及白糖、馒头等作为贺礼。做寿这天,寿星会穿上儿女们特别挑选的大红色寿服,显得精神焕发,据说红色可以避邪。 寿宴前,有的家庭儿女们还设置拜垫,点好寿烛,摆上寿桃,燃放爆竹,并将寿星扶到寿堂(一般为家里的正堂)坐好,中堂有大寿福和对联,由儿女们选出行礼的主持者喊话,所有直系晚辈开始向寿星依长到幼、从亲到旁以房和家庭为序向寿星一一行拜寿礼。如果是寿星的平辈不需跪拜只需弯腰作揖即可。但子侄孙辈一定要跪在拜垫上行拜寿礼,有些还要向寿星侍奉茶水或长寿面,并说些吉利的话,然后接受寿星的回礼,即寿星将儿女为其准备好的红包一一发给跪拜的儿孙作为回礼,这在当地叫“拜寿”。如果拜寿的人越多,说明子孙满堂,寿星很有福气,街访邻居就会翘起大拇指祝福寿星福如东海。拜寿结束后,所有亲属都会按照次序分座席位,由当天掌厨的为所有到场庆贺的人分一碗热气腾腾的长寿面。寿星则由儿女们陪着在一桌共同享用长寿面。吃完长寿面开始上菜,这才真正进入当日的寿宴。寿宴上大家会划拳喝酒,非常尽兴,因为酒与“久”谐音,意味着寿星健康长久。做寿这天,寿星都会非常精神和开心,因为儿女们会为寿星准备上寿星平日最喜欢的大戏或电影,以及寿星最爱吃的食物,所以寿星整天乐呵呵地看着大家,脸上喜不自禁。 拜寿时,堂前摆一张托盘,托盘里放着红包。在拜寿开始,点上红色蜡烛,长辈坐上堂,男坐东首第一,女坐东首第二,小辈跪下拜长辈,拜好后站起来,长辈要给小辈一个红包,拜寿结束,开始放礼炮,开宴席。在特殊的年龄也要做寿:如六十三岁,鲤鱼跳过滩,做女儿的要买二条鲤鱼送给父母,将鲤鱼放入溪河中放生。六十六岁,阴地大王请你吃肉,女儿要买肉送给父母,将肉切成六十六块烧好给父母吃。 |
原标题: 桐庐寿俗 |
作者:本版记者:杨露萌 网络编辑:叶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