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成武:用无声的铁证伸张正义
http://www.tlnews.com.cn/2019-06-19 16:43:18 

image.png

技术分析

15年来,他追求的目标始终如一:那是钢浇铁铸般的四个字——铁证如山!他能让冰冷的物证“开口说话”,手中那只解剖箱也让歹徒闻风丧胆。他用责任与担当守护公平正义,高举铁证的“利剑”,让犯罪分子无处逃遁。

1982年出生的许成武,一直从事刑事侦查和法医鉴定工作,是桐庐公安系统一位优秀的科技工作者。2013年起,他先后担任刑侦大队技术中队指导员、中队长、刑事科学技术室副主任。从警以来,他出具各类检验鉴定文书共2600余份,差错率为零。至2018年,桐庐警方保持连续18年命案全破的记录,这份“成绩单”背后,有法医许成武和他的团队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和杰出贡献!从警至今,他三次获评优秀公务员,先后荣获“全国公安刑事技术青年人才”、“全省刑侦行家”、“浙江省千名好民警”等荣誉称号。

2019年春节前,城南派出所接到一农户报案,说家中出现一个陌生人,他怀疑是小偷。可当民警赶到报案人家中时,那陌生人却是大呼冤枉,说自己到该村找人的,没想走错门了。由于没有偷窃的证据,那陌生人随后被放了。

可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那人第二天又被“请”回派出所。原来许成武把采集到的DNA数据,到网上进行比对,很快发现与此人相关的偷盗案有17起!显然这是个惯偷,那天是入室盗窃未遂……在证据面前,那小偷张口结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听说过有一部很火的电视连续剧叫《法医秦明》,却不知道自己今番是落在“桐庐秦明”许成武的手上!不过话也要说回来:对许成武来说,用技术取证对付这类小毛贼,那简直可说是“小菜一碟”!

劈山寻证

劈山寻证,警方成当代“愚公”

提起许成武,人们印象最深的是2016年震动省内外的“挖山寻尸”行动,那是一次充满荆棘的取证历程。

2014年1月,来桐庐打工的王某神秘失踪。2016年5月,家属向桐庐警方报警求助。2016年末,通过大量的侦查刑侦大队在办的“桐庐城北王某被非法拘禁案”取得重大突破,根据主要犯罪嫌疑人交代,受害人王某已于三年前被害死亡,尸体就掩埋在瑶琳镇后浦大庙村的山里。

然而,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当许成武带着嫌疑人来到埋尸地点指认时,所有人都愣住了:两年多过去,那座埋尸的大山如今已被改造成梯田。山体大改貌,连犯罪嫌疑人也傻眼了,他根本无法确定具体的埋尸位置。

在此案中,尸体是关键物证,找不到,就不能证实受害人王某已经死亡;嫌疑人自然也就得不到应有的惩罚,专案组近一年来的辛苦侦查工作将前功尽弃。更让许成武不能接受的是,他们将无法给死者和家属一个交代!

面对层层叠叠的美丽梯田,许成武心中感觉“压力山大”,但他没有丝毫退缩,大胆做出了“挖山寻尸”的决定。他向上级汇报并得到支持,瑶琳镇政府还提供两台大型挖掘机协助挖山。可老天不帮忙:时值年关淅淅沥沥地下起了雨,冷雨加上刺骨寒风,使挖山取证难度进一步飙升。

许成武带领他的技术团队,每天早上六点钟就出发上山,晚上天黑才回家。由于挖掘机铲掉的泥土量大,天又下着雨,考虑到撑伞容易挡住光线,许成武和他的队员们只能穿着雨衣冒着严寒对每一铲泥土进行仔细甄别,工作犹如考古一般仔细,生怕漏过任何一样有价值的物证。

一天、两天、五天、十天……距离过年越来越近,大山也越挖约深,可他们寻找的证据却是踪影全无。沮丧、挫败和焦虑的心情开始在人们心头弥漫。根据事先判断的最有可能埋尸的区域都快挖完了,受害人遗体却还是没有找到。更要命的是,犯罪嫌疑人法定关押期限就要到了!

关键时刻,许成武表现出了他特有的执着与冷静。面对眼前局势,他一遍遍地回忆黄某的描述的细节,一遍遍地制定挖掘方案,目光死死地盯着现场挖出的每一铲土。

奇迹终于出现:2017年1月17日,挖掘工作开展的第十四天早上,挖掘机在对许成武划定区域最后那一小块位置进行挖掘的时候,受害人的遗体找到了!那一瞬现场沸腾了,许多人脸上湿漉漉的,也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

这时,城乡家家户户都在忙过年了,可许成武却顾不上休息,又投入到DNA鉴定工作中,最终确定了死者身份:果然就是失踪的王某!在证据面前,8名犯罪嫌疑人只能招认犯罪事实,他们最终全部得到应有的惩罚!

桐庐警方维护公平正义锲而不舍的韧劲,还有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得到社会广泛的赞誉。此事获得包括央视在内的60余家主流媒体的报道。“劈山寻证”写忠诚,这是桐庐刑警谱写的一首“英雄交响曲”!

现场勘验

技术利剑,让物证“坚如磐石”

高举“科技利剑”,抽丝剥茧,为事实发声。

许成武在法医的岗位上,一干就是15年。他主要承担全县的命案、非正常死亡、强奸、投毒等重特大案件的现场勘查及尸体检验等工作,此外还承担全县伤害案件的人身损伤程度鉴定工作。他对自己热爱的这份工作是这样表述的:“眼睛看到的不一定真实,只有用手术刀才能解读死者最后的语言。口供或许有误差,而物证却坚如磐石。”

为让物证“坚如磐石”,他付出了全部的青春与激情。

法医,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工作繁重且艰辛,遇到重大案件,许成武总是冲在第一线。他常常忙碌在血肉模糊的案发现场,有时还要面对腐败发臭的尸体。可无论在什么样恶劣的环境下,他都能镇定自若地在现场搜索出与案件有关的痕迹物证。凭借现场的蛛丝马迹,还有他洞察秋毫、长于推导的大脑,许成武总能依据物证准确“还原”犯罪过程,直逼案件真相,为案件的侦破提供关键证据,为法院判罪量刑提供准确的依据,让犯罪分子无路可逃。

法医的手术刀,匠心闪烁!

那一回,凤川街道发生一起杀人案件:一人死,一人重伤。许成武对中心现场进行仔细勘验后,却没有找到与死者伤口相符的工具。他于是扩大外围现场搜索,终于在距离案发现场100余米远的一条水沟中,找到一把带有血迹的尖刀。考虑到凶器经过水的浸泡污染,丧失了最佳的鉴定条件,他于是立即提取现场的微量物证。后经DNA检验,证明那把尖刀刀刃上的血,不仅与死者的血认定同一,而且他还在刀柄上检出了嫌疑人脱落的细胞。这些证据的获得,将刑事技术工作在此案的破解中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

2015年,县城江南富春江边发生两人被捅死的命案,案发后他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勘查。当晚他八点多开始解剖尸体,一直忙到次日天亮。通过现场勘查和对尸体的检验,他准确分析出死者死亡原因、死亡机理、死亡时间,为案件性质的判定、案件的进一步侦查,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对许成武和他的团队来说,这样的例子可说是举不胜举,而用技术手段提取罪犯作案的铁证,从而让罪犯低头伏法,从而为社会伸张正义,正是他们的神圣职责。

1996年,新合乡曾发生一起一死两伤的命案。犯罪分子22年来一直潜逃在外,桐庐刑警也一直没有放弃追凶,许成武和他的团队采集了他父母的DNA,上传到全国DNA数据库,不停滚动比对查找。通过在海量信息中“抽丝剥茧”,终于有了结果:2018年3月发现了犯罪嫌疑人的踪迹。

“狐狸尾巴”终于被揪住了!

许成武和刑警们兴奋不已。不过问题依然存在:那就是几年前采集的DNA中个别数据不清晰。为此许成武决定重新采集他父母的DNA。可当他们赶到新合乡目的地时,又遇上一件猝不及防的事——犯罪嫌疑人的父亲已去世了。

不过这并没有难住许成武。他找到了这个犯罪嫌疑人亲叔叔的儿子,在他身上采集了DNA样本,结果通过技术比对,所有的数据全对上了!犯罪嫌疑人很快被抓获。他虽然换了名字,换了身份,却无法换了基因,最终受到法律的严惩!该案告破,获得全国30余家主流媒体的报道。

22年积案告破,最激动的还是一批退休老刑警:“当年为办这个案子,我们无数次彻夜蹬守,付出了无数艰苦努力,可最终没有抓住犯罪嫌疑人,这个积案让我们退休后依然为之遗憾……今天我们心愿已了,太高兴了!现代刑侦技术太了不起了!这真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啊!”

老刑警的话,让许成武内心无比欣慰。

确实,娴熟的信息研判技能,能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准确地还原案件真相。五年来,许成武出具的各类检验鉴定文书达700余份,赴各类现场勘验达300余次。

除此以外,许成武认真严谨地对待每起司法鉴定。2016年以来,他共出具各类检验鉴定文书400余份,未发生一起过错,这是经验的累积,更是责任的担当。许成武说:“每一起鉴定,都要接受历史的检验和良心的检验。”

技术升级,磨砺手中之“剑”

向科技要警力,向信息化要战斗力!这是身为刑事科学技术室副主任的许成武对自己和整个团队提出的要求。

在上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许成武带领的技术团队拼搏进取,使技术室连年取得优秀成绩:2015、2016连续两年在全市十六家技术室综合考评中获先进单位称号;法医损伤鉴定卷宗2016、2017连续两年获评全省优秀伤检卷宗;技术室2015年、2017年两次荣获集体三等功称号。2015年,桐庐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室获评“全国二级技术室”。

2016年,许成武面临一场特殊的“攻坚战”。

当年3月份,他接到一项特殊任务:桐庐县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室,必须在2018年前取得资质认定。他不仅要面对时间紧的考验,更有G20峰会安保任务繁重的难题。

许成武清楚,县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室本次资质认定,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技术升级”,能否打赢这一“仗”,不仅事关技术室提供的鉴定能否成为法院断案证据的大事,同时也与提升全县“依法治县”实力水平息息相关。

他带领整个团队拼上了!这一年中,他多次参与上级安排的的培训,根据机构资质认定要求,逐一对照,加班加点,一步步推进,顺利建立起了本科室的质量管理体系。

与此同时,他按照一人(台)一档的要求,建立了全部人员和仪器设备档案。在此过程中,他把刑事科学技术室91台仪器设备送杭州或上海等地做了检定校准。为促进全科室人员“技术升级”,他组织内(外)部培训共50余次。与此同时,他与整个团队一起,建立了组织、外部文件、合格供应商、分包方、外部专家、废弃物处理、鉴定方法、质量监督及控制、能力验证和机构间比对等一系列档案。

“跳一跳,摘下金苹果”,艰苦的付出,终于获得了令人喜悦的结果:2016年12月28日,县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室,终于拿到了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正式跨入“CMA”行列,提前两年完成了公安部制定的目标,成为杭州地区第一家通过资质认定的区县级公安刑事技术机构。这为桐庐今后提升刑事鉴定的法律效力,奠定了坚实基础。他并不以此为满足,2017年,他又带领团队通过近一年的努力,于2018年初,成功创建“全国一级刑事科学技术室”!

桐庐的刑事技术鉴定工作发展步伐大,如今已经走在了杭州市的前列,著名刑事鉴识专家李昌钰博士也曾实地参观交流。许成武与他的团队为之付出了无数心血。

多年的一线工作实践,让许成武拥有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将自己的实践经验与心得体会,上升到理论高度。

多年来他有多数论文发表在业内权威期刊上。如《生前服毒与死后灌毒的法医学尸体检验》一文,于2012年10月发表在《法医学理论创新与实践》期刊;他参与撰写的《外伤致主动脉夹层法医学鉴定一例》论文,于2013年7月发表在《中国司法鉴定》杂志上,赢得专家好评。

他参与撰写的《脊椎损伤继发腰椎结核司法鉴定一例》、《腓骨骨折内固定术后不愈合的法医学鉴定一例》,于2016年9月发表在《法医临床学专业理论与实践》;他的《颅脑损伤伴嗅觉障碍47例法医学分析》和他参与写的《白骨化尸体舌骨骨折的法医学检验》、《脂肪栓塞死亡的法医学鉴定》于2017年8月,发表在《法医临床学专业理论与实践》上;他参与撰写的《儿童精索扭转致伤方式重新鉴定一例》论文,于2017年10月发表在《法医学杂志》上,2018年9月他撰写的《胸部闭合性损伤致肺破裂损伤程度鉴定》,发表在《中国法医学杂志》上;2017年—2018年间参与的省级开放性课题“动态现场勘查质量与有效生物检材评价系统”,顺利通过了省公安厅组织的专家验收。

磨励手中之剑,热血铸就刑警风采。许成武用一把手术刀在刑侦一线“冲锋陷阵”,还用手中的一支笔,把工作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成为一名“学者型”的法医!

15年艰辛非比寻常,可许成武却说,身为公安刑警,我们肩负让罪犯低头伏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重任。苦点累点没关系,当一件件扑朔迷离的案件水落石出之后,当一个个犯罪分子绳子以法之时,我们便有了丰厚的回报!


记者感言

解剖刀上的人生定位

■方赛群

一个指纹,一个脚印,一根头发……在他手中化作钢铁一样坚硬的证词。通过严谨细致的科学检验,他让现场重现、让证据明晰,从而为死者洗冤,让凶手受到严惩!

采访法医许成武,记者从他的微笑中读懂了他对事业的热爱,还有作为一名人民警察的自豪感。不过他也坦承自己有些时候必须面对人们的偏见,甚至是无言的尴尬。

法医工作很特殊,他们面对的景象非死即伤。冰冷的荒山,炎夏充满恶臭的水沟、充满血腥味的凶案现场等等就是法医的“战场”。为了准确判断案件性质,他们常常得忍受浓烈的血腥和腐尸的恶臭,经常一蹲就是几个小时,一干就是几天,有时甚至还要面对现场未知的危险。

许成武说,这一切他早已习惯了,不过对亲人内心总有一份歉疚,因为工作无法顾家,对孩子也缺少陪伴。

他还说,有时在解剖现场时间久了,身上会有“味”。因此他每次“出任务”后,无论多累,都要洗澡换衣后再回家。有一回他紧张工作了多天,最后完成任务时已是后半夜,可考虑到无处洗澡换衣,他硬是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从家门口折回到单位,随便找个地方倒头就睡……

这是属于法医许成武的生活细节,很普通,可人们从中却可以触到一位人民警察的铁骨柔肠。虽然法医工作很脏、很累、很苦,可许成武无怨无悔。他说得好,有付出就有收获,当“铁证”让罪犯受到严惩,当死者沉冤得以昭雪时,人民警察内心的成就感、幸福感也是难以形容的!

采访法医许成武,记者不由思索起“人生定位”四字:

解剖刀上的人生定位,让许成武拥有了责任感、使命感,他虽然每天工作紧张而劳累,但他每天在学习和进步,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在既定的方向上,他一直在往前突破。

由于可见,一个人要想实现自我价值,要想在某个方面有骄人成就,首先得有正确的“人生定位”,然后在一个领域里不断探索、不断开拓,不断丰富自己的智慧和修养。惟有如此才能让自己融入时代洪流,拥抱精彩的人生!


作者:记者 方赛群 通讯员 傅宏波 赵鎏杰 网络编辑:丁丽
 
上一篇:戴雯:一位信访干部的“剑胆琴心” 下一篇:江志标:一位“点竹成金”的林业专家
 


浙新办〔2004〕41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杭工商桐广许2008001号 浙ICP备09006080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3012202330142

桐庐县融媒体中心 未经允许,请勿将刊发内容传播 

策划:韦伟 丁丽   网页设计:丁丽 俞俊 吴晓斌 周叶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