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改革开启浙江改革新征程 |
http://www.tlnews.com.cn/2020年12月21日 09:49:27 浙里改 |
三 2020年11月18日至19日召开的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数字化改革,成为了全会高频词: ——“改革是浙江发展的源头活水,必须以数字化改革为总抓手,高水平建成整体智治体系,努力使改革成为‘重要窗口’最鲜明标识。” ——“努力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以数字化改革牵引全面深化改革,基本建成营商环境最优省、市场机制最活省、改革探索领跑省。” ——“以数字化改革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引领撬动全领域改革,以数字赋能创造、拓展更多改革场景。” ——“全面深化数字化改革,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强改革举措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促进活力和秩序有机统一。” …… 在浙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即将开启高水平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这个重要会议,将数字化改革提到了全新战略高度,摆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首要战略位置。 抬望眼,目标如同灯塔,指引着航船扬帆破浪的征程。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也是数字化改革的明确指向。我们要把数字化改革贯穿到党的领导全过程,覆盖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各方面,加快治理理念、治理机制、治理工具、治理手段、治理方法全方位、系统性、重塑性变革,推动各地各部门数字赋能、整体智治、流程再造、高效协同,着力构建“全链智造”的“数智经济”、“整体智治”的“数智治理”、“多维智慧”的“数智生活”、“高能智源”的“数智生态”、“双向智通”的“数智枢纽”,实现省域治理科学化、精准化、协同化、高效化,争当省域治理现代化排头兵。 要实现这一总目标,并不简单。社会系统是一个开放复杂巨系统,包含着若干个分系统、子系统。省域治理的过程,就是解决这个开放复杂巨系统问题的过程。推进数字化改革,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用好系统方法,深刻把握系统所蕴含的整体性、结构性、开发性、运动性特性,牢固树立“分析、综合、迭代”的逻辑思维,研究构建数字化改革的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建立匹配数字化改革的初始系统模型、系统开发V模型、专班研讨模型,按照“分析综合—放大细节—迭代深化—解决问题—整体优化—实现目标”的路径,逐步实现子系统、分系统的支撑性目标,进而实现总目标。 看脚下,道路延伸远方,还需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前行。 加强顶层设计、搭建“四梁八柱”,是推进重大改革的基础性工作,也是走好改革之路的第一步。2020年12月8日,袁家军书记在省管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集中轮训班开班动员暨主题报告中指出,以数字化改革撬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最重要的是抓好“七个关键”。 着力提升党政机关内部的整体性。 要以数字化改革推动上层建筑全方位改革,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打破“数据孤岛”“信息壁垒”“业务障碍”,从根本上解决内外融合、上下对接等难题,实现党政机关高效协同。 着力提升党政机关对社会、企业的引导性。 要以数字化改革提升党政机关对社会、企业的引导调节能力,推动生产关系不断改进,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容纳和释放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积极因素。 着力提升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社会的协同性。 要着眼于推动经济基础变化,以数据流吸引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以数字化改革打通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的技术、市场、资本等高端要素壁垒,实现供给、需求之间的精准对接,减少流程损耗、交易成本,提高经济社会的运行效率和资源要素的配置效率,进一步解决生产力问题。 着力提升数字赋能改革的内生性。 要构建“数据采集+需求分析+决策实施+评价反馈”的闭环体系,实时评估改革成效、及时反馈改革需求、科学完善改革举措、联动推进改革试点,打造更多改革金名片。 着力提升社会治理的高效性。 要通过数字治理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更广范围、更多领域加速从宏观走向微观、从经验走向科学、从局部走向整体,实现社会治理从低效到高效、从被动到主动的深刻转变。 着力提升数据资源配置的效率性。 要把数据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和高端要素,积极构建全省统一的公共数据平台,实现数据共享,提升各行业各领域数据资源的价值和分析利用效率,激发社会挖掘数据价值的能力和潜力,有效释放数据红利,催生创新活力。 着力提升评价方式的科学性。 要通过数字化改革,对党政机关的重点工作,建立健全指标体系、评价体系,让群众、企业、社会能够通过数字化方式、数据化标准进行科学评价,进而提升整体服务效能。 这“七个关键”,涉及全新的概念、全新的内容、全新的领域,就是数字化改革的“四梁八柱”。 四 2020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上强调,要以落实“十四五”时期重大发展战略任务为牵引,多策划战略战役性改革,抓纲带目。我们推进数字化改革,必须坚持重点突破、集成突破和全面提升、整体提升的有机统一,找准纲举目张、以纲带目的关键抓手,推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从而最大限度发挥数字化改革的牵引作用、乘数效应。 主体全参与。 毫无疑问,各级党委和政府是推进数字化改革的主体。要着眼于党政机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通整合党政机关的各项职能,优化提升党政机关履职的每个环节,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和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高效协同。同样的,各级人大、政协、法检、群团、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公共服务机构等主体也应当积极参与到数字化改革中来,利用数字技术打通各个治理主体的信息数据和治理资源,促进主体之间有效互动,进一步构建完善省市县一体、部门间协作、政银企社联动的协同高效运转机制,形成多元主体融合共治的现代治理格局。特别要以基层治理数字化解决基层治理碎片化问题,以全省统一的公共数据平台为基础,打造省市县乡分级使用的“数字资源超市”,推动数据反哺基层,让“数据回家”,使基层治理主体更好地分析、处理、运用基层大数据,更好地感知情势、预防风险、处置问题、总结工作。 过程全周期。 治理过程涵盖决策、服务、执行、监督、评价等各环节,数字化改革必须贯穿其中、深度推进。要构建大成集智的数字化决策体系,建设数字化决策支持平台;构建以“浙里办”为主平台的数字化服务体系,深化“一件事”集成改革,努力实现各类场景化办事应用“一端”集成,着力打造“掌上办事之省”;构建以“浙政钉”为主平台的数字化执行体系,融合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系统,着力打造“掌上办公之省”“掌上治理之省”;构建以“浙里督”为主平台的数字化监督体系,持续拓展非现场智慧督查应用场景,实现督查事项一网通办、智能管理;构建以“浙里评”为主平台的数字化评价体系,建设归集统一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政务“好差评”等系统数据的“浙里评”平台,把评价权交给群众、企业、社会。 领域全覆盖。 浙江的政府数字化转型已积蓄起磅礴之势。要乘势而上,把经济发展、民主法治、社会治理、文化发展、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领域作为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推动数字化转型从政府治理领域向省域治理各领域延伸覆盖,从支撑政府治理现代化向全方位支撑省域治理现代化迭代升级。要加强数字化手段在经济领域的应用,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步伐,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提高经济管理和调节的能力水平;以数字化牵引法治建设,深化法治化改革,实施“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构建规范高效的司法监督体系,建设“数字法治”“智慧法治”;推进文化领域的数字化改革,打造重大理论发声数字平台,构建网络空间综合治理体系,更好地发出好声音、传播正能量;把数字技术全链条、全周期融入社会治理,全面推进“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大力提升治理智慧水平;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数字化转型,迭代生态环境监测、感知、防治等数字化应用,织就生态环境治理的天罗地网;提升党建领域数字化治理水平,建设干部综合智治平台,以大数据“画像”客观准确评价干部、精准监督干部。 要素全保障。 数字化改革涉及方方面面,影响要素众多。凡是影响数字化改革的要素,都要予以保障,从而形成全方位、全过程的支撑保障体系。要构建基础设施体系,深化一朵云(全省统一政务云)、一张网(省电子政务网)、一平台(省公共数据平台)建设;构建数据资源体系,加强数据归集、整合、共享、分析、开放、保护,夯实“数字底座”;构建应用支撑体系,牢牢抓住跨部门的多业务协同流程再造和数字化平台化集成应用两大关键,建成更多更管用的场景化多业务协同应用;构建制度标准体系,制定完善法律法规、制度规章、地方标准等,形成与以数字化改革相适应的数字制度标准体系;构建组织保障体系,实行“项目化实施+专班化运行”,特别是要压实“一把手”责任,推动各级领导干部高度重视数据、注重收集数据、善于分析数据、高效利用数据、依法保护数据,自觉运用数字化手段作出重大决策、落实重大任务、解决重大问题,进一步增强利用数据驱动治理的本领。 未来可期。我们坚信,数字时代浙江的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在数字化改革的引领下,必定迎来光明前景。让我们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的部署要求,围绕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主题主线,坚持生成性学习、保持创造性张力,创新思维、争先创优,唯实惟先、善作善成,奋力将数字化改革打造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的闪亮招牌和“重要窗口”的重大标志性成果! |
原标题: 数字化改革开启浙江改革新征程 |
作者: 网络编辑:周叶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