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桐庐味道”做成村民增收致富“香饽饽” |
http://www.tlnews.com.cn/2023年04月03日 08:35:40 |
本报讯(记者 金黄璐敏/文 王佳宁/摄)临近清明,位于分水镇富源村的杭州凯元农产品有限公司早已忙得不可开交——眼下正是玉米粿最热销的时候,制作、包装、出单的数量,比平日里多了不少。 玉米粿是桐庐人最喜爱的杂粮美食之一,里面混包着猪肉、葱花、笋丁、腌菜、豆腐干等。一整个“包”合上后,放入油锅,发出“吱吱”的声音。出锅后的玉米粿香味浓郁,吃起来格外鲜美。 这种再平常不过的小吃,被发展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黄金粿”,杭州凯元农产品有限公司将原来食品制作的家庭化作坊,转变为规模化工厂,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公司负责人王传英带着记者逛车间。工人们穿戴整齐,压皮、调馅、包“粿”,一个个饱满的玉米粿做好后,接着包装、出货。“现在我们主要做两款产品,玉米粿和清明粿,用的是纯玉米粉和野外采摘的艾青,以及高山野笋和农家土猪肉,全部纯手工制作。”王传英说。 王传英20多岁就与玉米粿结下了很深的缘分,从事食品加工行业也有10多年了。去年,她看中富源村丰富的农产品与红色旅游资源,以及村里空闲劳动力,便决定投入1000万元,在这里建厂,整合过去小作坊式的生产点,实现规模化批量生产。 王传英注重生产安全与食品安全,严把人员关、食材关、检查关,并打造“阳光车间”,实现生产车间透明化管理,一步步把多个家庭小作坊打造成为一家资质齐全的合格企业。 打好了基础,王传英更要思考如何把食品味道做精做好,如何将传统小吃与桐庐非遗美食发扬光大,如何在经营管理上下功夫、让酒香不怕巷子深。 王传英立马想到了镇村两级干部。两方一拍即合,在听取意见、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加快盘活村企资源,探索“党组织+企业+共富车间”的合作模式,搭建起“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的共富场景。 村民周海云摇身一变,从家庭妇女成为一名企业员工,不出村就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还能照顾到家庭。“我现在工作稳定了,家里的经济收入也增加了,在节假日还有福利、团建旅游。我在这里干得很开心。”周海云的满足感溢于言表。 “在这个共富场景下,公司吸纳富源村及周边剩余劳动力120余人,其中低收入农户18人,农户每年可增收2万余元,集体每年增收5万余元,不仅鼓了村民的口袋,还使富源村的发展更加多元,又传承了桐庐非遗美食文化。”富源村党委书记王关友说。 接下去,王传英还要开发新品种,并尝试“线上+线下”的销售方式,把桐庐非遗美食从江浙沪地区延伸到全国,打响自己的品牌,擦亮“桐庐味道”金名片。 |
原标题: 把“桐庐味道”做成村民增收致富“香饽饽” |
作者: 网络编辑:杨露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