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川街道生态农业“花开正盛” |
http://www.tlnews.com.cn/2022年12月27日 08:57:52 |
本报讯(通讯员 陈云飞 江校尧 记者 何晓 文/摄)近日,走进凤川街道翙岗村桐庐富达食用菌有限公司,一间间工厂化智能养菌出菇房内暖意浓浓,房内整齐排列的菌棒上,一簇簇鲜嫩的姬菇长势喜人。眼下,菌菇是市场紧俏货,富达食用菌的姬菇更是供不应求。 “你看,手机上就能实时监测智能养菌菇房的各类生长环境数值。”打开手机端智能养菌系统,公司总经理王钟鸣介绍,自2016年始,该公司加大基础设施和生产配套设施建设,如今,智能系统能精准模拟菇类最适宜的生长环境,并实时监测调整出菇房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和二氧化碳浓度等数值。 菇房外,七八名工人正熟练地包装麦芽营养包,待高温灭菌后,这3000余包营养包将送入羊肚菌种植基地为其提供生长所需营养;菇房中,工人们正穿梭于菇架之间,忙着采摘赤松茸。“基地以秀珍菇、香菇、羊肚菌、赤松茸、姬菇等品种为主,每包产品都有特定二维码,方便流程追溯。”王钟鸣说,在数字智能化技术助力下,各类珍稀食用菌生产力与抗灾能力不断提高,菌菇也从原先一年只能种一轮,到如今一年可自由种上三四轮,真正实现周年产,今年产量预计可达400吨,年产值600多万元。 在智能化基础上,基地还积极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效率,进一步降本增效。在外部,收购周边村民修剪收割的水果树枝和稻壳等农业废弃物制作优质菌棒,进入工厂化智能养菌生产,变废为宝的同时提高村民收入、降低秸秆焚烧对环境影响;基地内,实现原料循环利用,香菇菇料废渣经筛选和处理,可作为赤松茸的种植底料,而菌渣也可化为有机肥,还田再利用。这一循环农业模式,利用本地资源延长产业链,可有效增加村民收入。 三面群山环抱,山谷宁静祥和,进入凤川街道西庄村的桐庐生之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映入眼帘的是山麓百余亩果树,树下7000羽乌嘴白鸭或闲庭信步,或追逐逗趣。 “这个‘土辣椒’具有杀菌消炎作用,是时令‘中草药材’,近期每半月喂一次。”有着近40年养殖经验的黄茶花一边道明缘由,一边在养殖场旁娴熟地折了一捆新鲜龙葵(“土辣椒”学名),喂养白鸭作“点心”。据了解,西庄村大多数村民为华佗后裔,“自带基因天赋”的黄茶花打小就对中草药颇有研究,在对乌嘴白鸭生态散养的过程中,她开创性地用中草药进行喂养,并形成一套科学养殖模式,不用兽药,不用饲料添加剂,根据养殖环境和季节变化给白鸭喂养不同中草药,用食疗来提高免疫、治疗“未病”,让白鸭肉质更好、品质更优。 此外,该养殖基地利用蓄水池和污水处理生态循环系统,将每日产生的污水经处理后,用增压泵灌溉入果树苗木地用于施肥,既消纳了污染,又增加了肥力,还为当地立体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提供了有效模式。 “在龙头企业带动下,生态循环农业正成为凤川街道强村惠民的新路子,越来越多传统农业正次第转向发展‘循环经济型农业’新模式。”凤川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黄洁琼表示,接下来街道将加速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大力发展生态种植、生产研发、观光旅游等产业,着力开辟美丽经济新赛道。 |
原标题: 凤川街道生态农业“花开正盛” |
作者: 网络编辑:杨露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