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放学“真空时段”需多方出力 |
http://www.tlnews.com.cn/2021年03月10日 08:47:06 |
■金轶润 一直以来,由于学校作息时间与大多数家长工作时间不一致,导致放学后“真空时段”出现,孩子放学后去哪里的问题着实困扰了不少家长。 如何在“真空时段”保证孩子的安全和教育呢?其实之前杭州就有小学尝试开设“困难班”并适当收取费用的做法。然而,没过几年,“困难班”却成了有偿的“补习班”。随后,浙江省义务教育实行全面经费保障机制,规定除了课本费、作业本费和寄宿学生的住宿费之外,学校要取消一切服务性收费和代办收费。没了经费支撑的“困难班”逐渐难以为继,最终消失。 学校因囿于资金难以补足“真空时段”,于是不少家长转而将投向市场。一些校外培训机构以托管为名,为孩子提供课外教育,有的还能代家长接送孩子到补习教室。但是,这些机构良莠不齐,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并非是家长的首选。 笔者以为,管理好学生放学后的“真空时段”,需要整合社会、学校和家长三方的力量。既要在政策上进行调控,尽量衔接好学校与家长的交接时间,又要宏观调控好社会的托管培训机构,同时要开放学校的图书室和少年宫等,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打好“组合拳”,破解困局。 对于家长而言,应该在日常教育中加强学生的自立、自理和自我保护能力,让孩子能应对放学后的突发情况,即使没有家长监督也能凭借良好的习惯自主学习。例如学校可以尝试在放学后1至2小时之间组织体育锻炼等室外活动,这样既能保证孩子放学后有好去处,也能增加孩子的体育锻炼时间,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而社会力量也可以以公益的形式,填补“真空时段”,如安排孩子在社区或者小区参加体育锻炼,或去图书室阅读,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多方打好“组合拳”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在我县,桐庐农商银行在麻蓬村先行试点启动了党建联盟+公益托班(爱心四点半)项目,以“村银共建”模式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由志愿者提供课业辅导、反金融诈骗知识宣传、乐器等指导。这些措施,很好地弥补了放学后的“真空时段”,值得推广。 |
原标题: 解决放学“真空时段”需多方出力 |
作者: 网络编辑:周叶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