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乡村接上更多“最强大脑” |
http://www.tlnews.com.cn/2019年11月01日 08:37:10 |
■ 陈艺琨 慈溪市桥头镇五姓村经济红火,年集体收入900万元。面对如何盘活资源、更进一步将产业深度融入乡村振兴等问题,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通过在该村成立“乡村振兴实训基地”的方式,与地方服务部一同组成“最强大脑”。 乡村要振兴,关键靠人才。在许多乡村尤其是偏远山村,或多或少都存在人才流失、缺乏的情况。一些有能力、有才干的学者、企业家不愿意来到乡村,而许多扎根乡土的村干部们对前沿技术、产业发展等情况了解不全,往哪振兴、怎么振兴,成为制约村庄发展的难题。 地方与学院、科研机构等开展合作,给村子外接了一个“大脑”,为乡村振兴带来更多智慧。五姓村村委会北面是成片的稻田,效益不高,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与地方服务部经过多次实地考察,提出了植入“稻虾共生”“稻蟹共生”等新的产业模式,并做出一份详细的建议书,将现代农业观光与乡村旅游建设结合,提升产业价值,预计直接效益可翻倍,很好地解决了下一步怎么发展的问题。 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拥有八山半水分半田地貌的桐庐,同样十分注重向高校、研究院、企业等“借智”。去年3月,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在我县正式成立,该研究院以杭州商学院经济、管理、旅游、人文、电商、法律等专业优质资源为核心,与省内高校、桐庐相关政府部门及乡村、社会研究机构密切合作,为我县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如今,在畲乡香囊、母岭桂花、新合索面等乡村产业的发展上,总能看到社会各界一同参与、出谋划策的影子。 乡村要想实现发展,不仅需要苦干,更需要巧干。为乡村接上更多“最强大脑”,既内部发力,又充分借力,形成内外合力,方能更好实现发展与振兴。
|
原标题: 为乡村接上更多“最强大脑” |
作者: 网络编辑:吴晓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