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别样年味(下) |
http://www.tlnews.com.cn/ 2018年02月24日 08:28:31 星期六 |
![]() “开禧元祀更元正,宿两新收放晓晴。夜半梅花添一岁,梦中爆竹报残更。” 刚还在说一元肇始,万户迎春。 可时光这么一晃荡,便猛得来到了春节末。 过年,似乎每年就是这般,隆重而来,悄然而去。它到底留下了什么呢? 一年又一年,对于这个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充满了仪式感的节日,丰盈的是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 过年,无疑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在书本里,在口耳相传的故事里,在重新拣起的“仪式”里知年俗,品年味。 一 ![]() 什么是过年? 从头到脚一身新,糖果零食随便吃,压岁红包揣满兜。 什么是过年? 家家团聚亲情暖,走亲访友来往勤,祭祀先祖年俗多。 什么是过年? 狭隘来说是除夕,即年三十。广义来说,则是从腊八过后到正月十五前的这段时间。腊月歌如是唱到“腊月里来庆新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炖炖肉);二十七,宰公鸡(杀灶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虽然和本地人过年不完全契合,但繁多的年俗活动营造的过年气氛还是一样的。 比如年前,家家户户都要“廿三掸蓬尘,廿四送灶神”,家里的长辈一定会提前准备好全新的除尘工具,以图吉利,然后将角角落落清扫干净,还会很郑重地“请”来灶神爷,将它按在厨房里,以祈求免去新一年的邪、灾,更不要说“廿七洗久疾,廿八洗邋遢”,几乎要将家里都翻新一遍。小时候好奇,常常会问为什么,老人们就说,因为“霉运”都要在旧的一年里除尽。 当然除了搞卫生、做豆腐、包饺子、裹粽子、做米馃、打年糕、杀年猪、办年货、挂年画……一样样,一件件,将年味尽情释放。瓜果蔬菜被剁出“喳喳喳喳”的脆响,家中的女性长辈围拢在一起,嘴角勾着笑,聊着天干着活,客厅里男性长辈们也不闲着,揉面、擀皮,院子里孩童们打闹的声音砰砰响,没有了大人约束,就着家家户户照出来的亮光,撒了欢地疯玩……谁能说过年不快乐,笑声在村庄、小区的上空久久不散。 ![]() 除夕自然是重头戏。请年老爷,吃年夜饭,然后贴春联、红福、元宝等,来年的兴旺发达都在这红红的颜色里面;要是家里是做生意的,那么就要准备好一杆秤,钩上再挂上元宝,来年财源广进的祈愿,便藏进了这金色中。犹记得小时候,这一天是格外隆重的,除了做好喜迎春节的准备,还要祭祖、会宴。吃年夜饭时,至亲之人坐在一起,聊过去、聊未来,过年,让情感越来越深。 对小孩来说,有了压岁红包才是过年。好多小孩,一年一年盼过年,盼的就是这份大红包。家里的老人把红包放在孩子睡觉的枕头下,让他们自行保管过年,用来买糖买鞭炮。于是,一个个孩子成了小卖部的常客,“要鞭炮”、“要响炮”、“要烟花”…… 对大人来说,“坐岁”才是过年。忙了一整年,过年终于可以聚在一起娱乐娱乐,或者看春节联欢晚会,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说笑笑,等到子时(晚上十一点到次日一点),全家人一起吃饺子,放鞭炮,兴致好的可以通宵不眠。于是,辞旧迎新的这一刻便在烟花绽放、爆竹齐鸣中到来、过去。 ![]() 春节作为特定日子,旧时称为元日,也就是俗称的“正月初一”、“大年初一”。这一天天明,家中的男性长辈就早早地放“开门响炮”开门纳福。孩子们一听见响声,总是很兴奋,急不可待地穿上新衣。但是往往新衣还没有穿热乎,就会被哄着脱下,因为在分水地区,年初一是不拜年的,长辈带着晚辈要登高祭祖。初二开始才是真正的拜大年。 |
原标题: 体验别样年味(下) |
作者:记者 何妤/文 记者 黄强 单佳铭 通讯员 邵水娟/摄 网络编辑:俞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