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一直行走在创新路上 |
http://www.tlnews.com.cn/2017年09月01日 08:27:02 |
从投石问路到“一石多鸟”
走进横村镇桐庐强基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只见原料区内堆积成座座小山,传输至生产车间。成品区内,混凝土砖整齐码放,叉车、运输车川流不息,装车、运送,一派火热的生产景象。 而从投石问路到“一石多鸟”,强基一直行走在创新的路上。 原料改变一小步 节能环保一大步 在这条长68余米的生产线上,只有两名工人在作业。公司负责人余良云介绍:“这条生产线采用目前最先进的制砖机,只需在电脑室确定不同的材料配比,点点按钮,便能完成计量配比。” 已粉碎成颗粒状的矿渣废料混合其他原料进入搅拌机,伴随着有节奏的轰鸣声,一块块混凝土砖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由喷码机自动喷码后将砖块自动送入通道窑,采取遮蔽保温、喷淋保湿措施24小时后,一垛垛成品混凝土砖便从36米长的8条通道窑内鱼贯而出,码垛打捆并整齐摆放在厂区内。 “这条生产线光主要设备就花了我们150多万元,不过它的效率确实高,我们这里算上后勤人员也就15个工人,但是每小时能生产近万块砖。”余良云笑着说。该公司于2014年成立,在县新墙办的指导下,购置了这台设备进行升级。 矿渣废料华丽“蝶变”为混凝土砖,破解了两难境地:一方面建材原材料日益匮乏,及成本不断攀高;另一方面又面临着矿渣废料处理难题。现行的简单填埋及露天堆放,对环境造成了二次污染。 砖头原材料改变的这一小步,却为节能环保工作推进了一大步。 码垛打捆的投石问路 从而实现“一石多鸟” “用工荒,招工难”,特别是在码垛这样的低技术含量环节,不仅工人效率难提升,且用工成本却在逐年攀升。人工搬砖码垛的高成本、低效率,已经成为传统制砖企业发展的一个掣肘。 在厂房的外面,整齐地堆放着不少已经生产好的混凝土砖,每垛外围有8、9根打包条。一旁,叉车将打包砖高高举起,一捆一捆地轻轻地放入卡车内,未见一点破损。“以往装车需要工人用手一块一块将砖头搬上车不仅耗时,人力资源也浪费不少。如今砖头进行码垛打捆后,几分钟就能搞定原本需要三四个工人干上四十分钟的活。”余良云表示,砖头打捆后可有效提高搬运装卸效率的同时,还可提高空间利用率,打包前堆高约1.4米,打包后可堆高3包约3.9米。节省产品堆场60%,真正实现了“空间换地”,同时降低生产成本,不会因为垮塌而造成安全事故。且还能避免在上下车过程中造成的破损,并减少装卸引起的扬尘。 这真是一个立竿见影的创新优化环节。 余良云表示,她正打算购置一台自动打捆机。因为目前码砖手动打捆需要多名个工人,而用了自动打捆机的话,只需一个工人操作就能轻松完成码砖打捆工作。 技术改造再升级 绿色环保促发展 2014年底,根据《桐庐县混凝土砖和铺地砖行业整治方案》精神,对全县136家混凝土砖和混凝土铺地砖落成后产能实施关停淘汰,为混凝土砖行业的提升发展腾出了空间。 在县墙改办的指导下,诸多建设项目基本能就近就便采购混凝土砖产品,按市场需求和总体布局要求,在符合土地使用规划和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条件,合理设置混凝土砖生产企业,满足市场需要。经重组提升新设置的混凝土砖生产企业均有合法土地,符合环评要求,采用Q10型成型机、配备电子计量配料、自动喷码系统和通道窑养护技术(可有效解决混凝土砖初凝养护时的缩水问题),同时采取打包出厂措施。 近年来,我县制砖企业每天都在发生着新的变化,通过有效提升了装备的自动化程度和企业规模,改变了混凝土砖企业“低、小、散、乱”的状况,确保了产品质量的稳定。同时,大大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工人的作业环境正在向新的工业角色转型。 | ||||
原标题: “强基”一直行走在创新路上 | ||||
作者:记者 黄蓉萍 文/摄 网络编辑:卢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