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钓台 |
http://www.tlnews.com.cn/2018年04月17日 08:45:00 |
宋·冯京
渭水尘空绀业倾,桐江烟老汉风明。 早知贤达穷通意,闲把鱼竿只钓名。 【赏析】:冯京(1021~1049年),字当世,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宋仁宗皇祐元年己丑科状元,是中国1300多年科举史上13位三元及第的状元之一。当时29岁的冯京,因三元及第而名震京城,更兼其卓尔不群英俊豪迈的外形气质,深得朝廷重臣的青睐,想招他为婿者甚多。最终,时任宰相富弼摘得乘龙快婿,先后将两位千金嫁他为妻,留下了“两娶宰相女,三魁天下元”的千古佳话。冯京的才华与不凡可见一斑。 这首《题钓台》应是冯京游览或经过桐庐时所作。 中国古代史上,自东汉以后,但凡在桐庐任过职或来桐庐旅游过的官员,稍有才情的都会留下几首有关严子陵的诗作,主题大同小异:或赞先生之高风亮节,以示自己效仿之意;或颂先生之不慕荣利,以显自己归隐之心等等。然而,冯京的这首《题钓台》却大不相同,它既未抒情也非咏怀,而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客观地评价了严子陵垂钓这件事情,见解独到,不落俗套,不觉让人眼前一亮。 诗作一开头就把中国历史上最为有名的两位钓者渭水河畔的姜尚和富春江边的严光相提并论:姜太公钓鱼用的是直钩,且不饵而钓,可见太公之意不在鱼,他要钓的是周文王的垂青。果然他这一钓钓来了周室江山的兴旺发达,也为自己钓来了千古贤名。严子陵钓鱼也一样,他当初在富春江上钓鱼的时候就是因为“一着羊裘”而引起了别人的关注,从而让刘秀知道了他的去处。“当时若着蓑衣去,烟水茫茫何处寻”,如果他当时和其他渔民一样身着蓑衣而不是反批羊裘,那么这茫茫的江水之上又有谁认识他呢?可见作为高风亮节之标杆的严光,也难免有沽名钓誉之嫌。 冯京把这两位钓者相提并论并直言他早就看出两位“贤达”之间有相“通”之处,这个相通之处就是“闲把鱼竿只钓名”。观点大胆犀利,可谓一针见血,不禁让人心生感慨:冯京其人,果真卓尔不群啊! |
原标题: 题钓台 |
作者:朱柏亚 解析 网络编辑:卢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