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绿色在时间深处闪光 |
http://www.tlnews.com.cn/2019年11月28日 08:54:15 |
■ 滕晶晶 从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到李白的“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人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于世外桃源的渴望。而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人们更加期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当下已是冬季,但绿色依然是桐庐的主色调。走进富春江镇青龙坞,吸引人的不仅是生机勃勃的绿水青山,更有放语空、静庐澜栅、天方夜谭等10余个各具特色的民宿。如果你找个慕名而来的游客问一问,他们十有八九会说不枉此行或是流连忘返。这是期待变为现实的一种。 过去的五年,是青龙坞拔节生长的五年。从无人问津的小山坞到人气、财气“两手抓”的风水宝地,去年这里接待游客1.5万人次,经营性收入为700万元。这个喜人数据的背后,民宿产业的发展构成了我县乡村振兴的一道美丽风景线。从2013年到现在,桐庐民宿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目前共有民宿经营户600余户、床位10000余张,民宿集聚村20余个,特色精品民宿近百家。 从身有所栖到心有所寄,民宿的方兴未艾,最大的动力就在于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绿色,是美丽桐庐的底色,是富春江畔的桐庐人共同守护的亮色,扩展了财富增长与发展质量的传统定义。我县近日入选首批省级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示范建设县,这是对拔节生长的绿色之美的点赞,更是对未来高质量发展的鞭策。 无论何时走入桐庐乡村,你都可欣赏“水碧山青画不如”的画卷,可细品“欸乃一声山水绿”的婉约,可体悟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活力。你也能听到有人说,希望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实现绿色生产;希望加强扶持引导,推动集体经济增收迈上新台阶;希望加大招引力度,为民宿产业发展带来新亮点……的确,每个人对“美丽”的小目标都有不同的版本,有着不尽相同的指向,但归根到底这种自信、这种期盼是发自肺腑的、充满底气的。 我们不难读懂,绿色指向自然生态之美。既包含着人们希望天更蓝、地更净、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城乡更美丽的目标;也彰显出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指引下,桐庐在增长与保护、当前与长远之间取得了宝贵的平衡,从而共同勾勒出生活的幸福线。 我们可以看出,绿色指向“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之美。既包含着“绿水青山逶迤去,金山银山还复来”的目标;也得益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乡村风景,一系列高端民宿、特色农业等不断打响知名度。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发展故事,在我们身边不断上演。 我们能够感受到,绿色指向自然与社会、环境与经济、城市与乡村包容共生的和谐之美。从全方位推进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到大力建设“新时代乡村生活样板地、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符合“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发展规律,展现着“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使命担当。 如今,转型跨越绿色崛起的桐庐,是发展大势也是民心所向,人们的获得感必定满满当当。但不可否认,在幸福感与期盼值、优势与潜力之间,我们仍有很多文章可以做。从资源配置到体制机制,再到思想观念,种种藩篱、条条桎梏,都需要倚靠绿色发展来破除。 比如,整治环境,就是在新老问题之间穿越,在发展与污染之间突围。这是一条艰难的上坡路,唯有常抓不懈、长抓不歇。长效,贵在制度执行。否则,一切都是水月镜花。生态文明建设中,桐庐已经探索出一系列有效制度。不折不扣坚持下去,一定会呈现更多更美的绿水青山。 比如,垃圾分类,是牵着民生、连着文明的关键小事,关系千家万户,涉及千百年来生活习惯的改变。关注“门前雪”之外的“大环保”,不纠结于垃圾分类的“小麻烦”,而是让“麻烦事”变“分内事”,让垃圾分类成为新习惯,那么文明的行为方式就能逐渐养成,日常生活环境就能得到改善,绿色生活方式也将随之而来。 比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就是破解用地制约、提升农村发展动能的金钥匙。这是一条创新之路,没有经验可以遵循,唯有实干才能破难。否则,农村用地碎片化、无序化、低效化难题,就会成为实现自然风光宜人、村庄环境宜居、农旅结合宜游、百姓门口宜业、集体经济宜收目标的“拦路虎”。 面对这一切并不轻松,但我们始终坚信,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更是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集中体现。当下的我们,拥有对变化的期待、对困难的不屈、对价值的坚守,也拥有对这个城市的信心,对这片绿色土地的热爱。我们坚信也期待,绿色发展的理念必将在富春江畔美丽生长、结出累累硕果。
|
原标题: 让绿色在时间深处闪光 |
作者: 网络编辑:吴晓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