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处士方干 |
http://www.tlnews.com.cn/ 2018年01月16日 08:53:53 星期二 |
唐·曹松 包含教化剩搜罗,句出东瓯奈峭何。 世路不妨平处少,才人唯是屈声多。 云来岛上便幽石,月到湖心忌白波。 后辈难为措机杼,先生织字得龙梭。 【赏析】:曹松(公元829~903),字梦徵,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唐代晚期诗人。因屡试不第,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故同情劳动人民的疾苦,憎恶战争。曾有“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的佳句流传后世。 诗题中的“镜湖处士”,《唐才子传》曾有记载:干,字雄飞,桐庐人。幼有清才,散拙无营务,大中中,举进士不第,隐居镜湖中。 “东瓯”,原指浙江南越一带,这里引申为处士方干。首联大意是:我虽然饱读诗书,但只要有暇时,仍然喜欢寻章搜句。然而,我发现有许多峭丽奇绝的诗句,都出于镜湖处士方干之手。 颔联“屈声”一词,诗人巧妙运用了双关的修饰手法,表达了处士方干虽有才华,但终因缺唇貌陋,与功名无缘的屈声。同时,也让读者联想到屈原的怀才不遇。 颈联作者用云、幽石、月、白波等意象,勾勒出一幅暗拟的图景。出句点出方干来镜湖后,深厚了东瓯一带的文化底蕴;对句感叹他虽然抛开一切功利,过着淡泊宁静的隐居生活,但依然会有高处不胜寒的寂寞。 尾联中的“机杼、龙梭”依然运用了双关的修饰手法,一方面写出了方干诗句的峭丽,仿佛得了龙梭一般,让后人望尘莫及。另一方面也蕴藏了孟母“断杼择邻”的典故,方干隐居镜湖后,潜心研学授徒。子孙在他思想的感染下,勤奋读书,至宋代,方氏家族竟出了“十八进士”的传奇。 |
原标题: 赠处士方干 |
作者:范 敏 解析 网络编辑:卢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