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情节”该改改了 |
http://www.tlnews.com.cn/ 2016年06月28日 08:35:06 星期二 |
随着高考成绩的揭晓,各地状元名单的相继出炉,围绕状元的话题便不约而同成为街头巷尾茶余饭后的谈资。每年毕业季,总是会有同样的“怪圈”:公布状元,状元所在的学校自然就要铺天盖地做一番文章,而状元的父母、从托儿所幼儿园开始的各级母校、从小到大教过的老师、亲戚朋友同学、乃至所圈养的宠物种植的花草用过的物品都可能在一夜之间成为“网红”…… 最近,有这样两条新闻引起笔者的关注:前一条新闻称,华东某省有所高中不知从何获取的消息以为状元在自己学校,得意洋洋地宣传之后突然被告知状元花落别家。另一条新闻则是河北2016年高考生的分数一公布,该省文科和理科状元就“连夜被接到北大清华”。可以想象,第一条新闻里的学校,那种一落千丈瞬时降落到冰点让人何其尴尬难堪。后者则是让人又想起了去年发生在江西的状元之争,这样的“状元情结”,真该改改了。 客观来说,十多年的寒窗苦读,换来“一朝成名”,这些个“高考状元”此时接受适当赞誉很正常,因为这是外界对他们的认可。但是,上升到“抢”状元,学校是否已脱离了教学育人的本质,只留下了为招生大战赢得先机的刻板印象? 其实早在多年前,教育部就已经要求不得炒作高考状元,但在当今社会,学校声誉以及商业资本的驱动,使追逐状元、吹捧状元、膜拜状元的现象一段时期内注定不会消失。 状元当然值得表扬,但每年高考之后,每所学校的毕业生,除了一个状元外,还有许许多多的优秀者,所谓“状元”只不过是人生某阶段的一个符号,这不是最终结果,或许对毕业生来说,只是另一个挑战的开始。如今过度渲染不仅不利于他们自身的发展,也不利于孩子成长,对教育观念也是一种误导。 不是状元,不代表着不优秀,放平心态,人生是个多向度的评价体系,理性对待状元,才是社会进步的一个特征。 |
原标题: “状元情节”该改改了 |
作者:■ 叶 钽 网络编辑:卢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