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善开怀 兴家宜业 |
http://www.tlnews.com.cn/ 2015年04月01日 08:58:01 星期三 |
56岁的王一敏,高高瘦瘦,身穿一件暗红色大衣,衬着人精神奕奕。 “不好意思,参加党员活动,来晚了。”因为兼任桐君街道桥北居委会第二支部的支部书记一职,当日恰逢每个月一次的党员固定活动日,她要组织支部党员有序参加活动,非常忙碌。但一提起党员的身份,不爱说话的王一敏倒是打开了话匣子。“我们家里我爸、我妈、妹妹和妹夫都是党员,相互之间从来不计较,家庭氛围很好。”王一敏说,正是得益于这样的家庭教育,这么多年来,遇到难题她也很少抱怨。因为她相信踏实做事的人,不会被生活亏待。 看着王一敏现在一家和乐、生活美满的样子,或许很多人难以想象她曾有过长达7年之久和丈夫分别两地、独自带大儿子的艰辛岁月。1995年,王一敏的儿子刚上小学一年级,开学没多久,她丈夫就接到信息得知远在绍兴的母亲身体不适,急需家人照料。这可急坏了她和丈夫,一边是刚入学的儿子和养家活口的工作,另一边是放不下的母亲。王一敏和丈夫想了很多,考虑到孩子的学习、老人生病所需的医药费以及家里的经济条件,他们合计又合计,最终选择让丈夫回绍兴服侍母亲,而她留下照顾孩子。可谁也没想到,这样的决定竟然造成了7年的分离。 这些年间,她和丈夫一年最多见面三、四次。余下的时间都是她和儿子相依相持。就连有一次半夜儿子突发高烧,坚强惯了的王一敏也没有求助他人,独自一人背着孩子去了医院。更不要说平时家里换煤气、换灯泡之类的日常琐事,能不麻烦别人的事她从来都是自己完成,哪怕困难重重。但如今回想起来,她也只是笑着说上一句“现在想起来,那时候是真苦。”这苦除了照顾儿子的困难,当然还有经济上的拮据。王一敏说,当时她每个月工资是60元钱,但她每个月都坚持拿出四分之一的钱寄给丈夫,给婆婆看病用。剩下的都紧着孩子和自家的老人花。以至于在那些年,尽管工作很辛苦,但家里也没存下钱,就连想买件好一点的电器都凑不出来。这样的日子一直到7年后婆婆过世,丈夫回到身边才结束。 可尽管日子如此艰苦,她也没有向父母、朋友抱怨过一句。有人替她不值,她也只是笑笑,说日子会好的,会好的。 这般乐善开怀的性格还体现在她面临失业时所表现出来的担当中。2001年,由于王一敏当时所在的桐庐杭州工程机械厂效益不好,她和很多工人被迫下岗。没有积蓄的家庭突然断了经济来源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换了谁都要忧心不已。而王一敏用最短的时间,在一家针织企业找到了一份仓库管理员的工作,尽管前后两份工作毫无联系,但王一敏不怕,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这份工作所需的技能牢牢掌握在手,工作一段时间后,老板和同事都对她刮目相看。“做一行就要爱一行,有责任心总能干好。”这是她勉励自己时总爱说的一句话。 现在,到了退休年纪的王一敏,空闲时间除了积极参加居委会组织的活动,热心为广大居民服务外,还喜欢约上几个队友一起打门球。社区里的门球队就是她和母亲一起组建起来的,给居民们带来了许多欢乐。 |
原标题: 乐善开怀 兴家宜业 |
作者:记者 何 妤/文 吴 图/图 网络编辑:俞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