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中华诗词之乡” |
http://www.tlnews.com.cn/2023年05月11日 08:27:29 |
古诗词赏析 读李清照《夜发严滩》 李龙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她学识渊博,多才多艺,诗词书画,无所不精,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是南北宋之交杰出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善诗,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在其留存不多的诗作中,《钓台》(又名《夜发严滩》)诗就属于感时咏史之作: 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 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 在这首诗中,李清照表达了对严子陵的崇敬之情,对为名缰利索所羁绊的世人作了形象的刻画。诗人承认自己挣脱不了名缰利索,同时也传达了不愿为名缰利索所羁之意。诗的前两句“巨舰”“因利”“扁舟”“为名”等,采用互文见义的修辞手法,极言世间芸芸众生皆为名利所羁绊,巨舰扁舟全都是因为名利而往来忙碌奔竞。后两句化用前人“君为利名隐,我为利名来。羞见先生面,黄昏过钓台”诗意,表达愧对严先生的山高水长之德,因羞见先生而特地通宵过钓台。 古往今来,为了名利追逐终生的人、耗尽心血的人甚至丧失天良的人,不计其数,古人称为“名缰利索”。相反,不为名利所吸引、洁身自好的著名隐士,历来深受人们称颂,东汉严子陵即为其一。李清照这首《钓台》诗,写的是往来经过严子陵钓台时的情形,更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活息息相关,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名利观和精神世界。 靖康二年(1127)“靖康之变”,北宋灭亡。五月,康王赵构即位于南京应天府,改元建炎,南宋开始。八月,赵明诚起知江宁府。北方局势愈来愈紧张,李清照着手整理遴选收藏准备南下。并于建炎二年(1128)春,将15车书籍器物押抵江宁府。建炎三年(1129)五月,至池阳(今安徽贵池),赵明诚被旨知湖州,由于途中感疾而卒于建康。随后,连舻渡江之书在洪州散为云烟;追随帝踪颠沛流离中,所余文物又散失大半;所有书画文物在越土民钟氏家中又大部被盗;再嫁张汝舟复离异之事并身陷囹圄……绍兴四年(1134),李清照完成了《金石录后序》的写作。十月,避乱金华,由临安往来金华途中,经严子陵钓台,作《钓台》诗。 关于李清照到底有几次路过钓台,无法确知。但通过相关资料,可理出大概。 据《金石录后序》:“建炎……己酉(1129)……遂驻家池阳,独赴召。六月十三日,始负担舍舟……至行在,病痁。”“池阳”即今安徽贵池,而“行在”即临安也就是杭州。这次可能过钓台。 “……又之越。庚戌(1130)十二月,方散百官,遂之衢。绍兴辛亥春三月,复赴越。壬子,又赴杭。”“越”即现在绍兴一带,“衢”即现衢州一带。往来于越与衢两地,当时最合理的路线也是经富春江水路,自然又会途经钓台。 据《李清照全集评注·李清照年表(简编)》载:“宋高宗绍兴三年(1133)李清照居临安;四年十月,避乱金华。”自临安到金华,现成的富春江水路,自然是不二首选。 李清照《打马图经》序云:“余自临安溯流,涉严滩之险,抵金华,卜居陈氏第。”严滩,即严陵濑,严子陵钓台下之滩濑。一般研究者认为,就是此次途经钓台,李清照创作《钓台》诗。另“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春,李清照居金华。”《宋会要辑稿》五十五卷:“五年五月三日,诏令婺州取索故直龙图阁赵明诚家藏《哲宗皇帝实录》缴进。”“年内,李清照由金华返临安。” 因此,李清照“往来有愧先生德”,往来钓台可能并不只是一次,而是多次往来。只是积蓄已久的多次感怀,再加上当时南宋的偏安时局,诗人自然是有感而发了。 李清照诗词作品多发于腑肝之诚,始终充溢着坦率而又真挚的情感。家学渊源和生活经历,使她的日常生活始终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同时,她也关注政治,形成了独立的政治眼光和时事评判,并以文学的方式反映。李清照的不少作品都是直抒对时局的看法。 李清照的作品有对妥协投降行径的辛辣讽刺如《诗说隽永》,有对倒行逆施的尖锐批判如《题八咏楼》,有对时代英雄的激情呼唤如《绝句》,有对积极进取的热情歌颂……所以李清照的《钓台》诗,除了一般人理解的咏史刺时外,还讽喻了尸位素餐无羞无耻的当权者,更以期唤醒更多的有识之士,来关注国家兴亡。 在安乐中懂得享受,在困苦中不畏艰险,在个人失意时不忘家国兴衰。李清照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女作家,集女性的柔情美、性格的阳刚美、诗人的理想美为一体,其艺术表现力之高超,令诸多大家叹服。她还开创了女作家爱国主义创作的先河,为后世留下了女性爱国的光辉典范。 桐庐籍诗人创作诗词选 赓续初心继续前行 学习二十大报告感怀 盛玉庚 百年真理苦寻求, 砥砺前行永不休。 沥胆为民添福祉, 忠魂有后续春秋。 复兴伟业宏图展, 相见英才大事谋。 变革常新追道义, 初衷不改党心留。
闻友雨中登小水顶有记 李龙 仰慕严陵志,相携叩石梯。 松峰云外去,雾雨眼中迷。 本欲登山顶,谁知到水西。 溪声清且浅,忽解唱黄鸡。
印象富春江 童超贵 一条玉带绕桐庐,万种风情自不如。 不愿离乡背井去,宁为江上作渔夫。
观瑶琳马术场馆有感 (一) 刘叶屏 春色扬鞭尽骋驰, 秋来盛事共相期。 飞骑应似翔麟跃, 秀美江南腾逸姿。
迎亚运 一一贺杭州亚运会马术比赛在桐庐举办 (新韵) 奚柏青 喜迎亚运借东风, 潇洒桐庐欢乐中。 仙境瑶琳除旧貌, 壮观场馆展新容 犹期马赛国歌奏, 更愿健儿友谊拥。 敢问兔年何最乐? 盛装舞步醉双瞳。
喜迎亚运之一 方炎根 含苞绽放漫江红, 夺目霓虹挂半空。 华夏燃燃迎亚运, 人间一派彩云中。
千秋伟业壮梅蓉 陈来春 建党百年震九洲,梅洲十里舞红绸。 艰难困苦创宏业,昔日沙滩变绿洲。 谋划蓝图勤绘就,利民利国暖心头。 同心共筑中华梦,艺术田园胜一筹。
七律·最是合岭杜鹃红 吴丙林 最是芳菲四月天,绿坡欹侧遍红鹃。 艳阳始暖游蜂伏,甘露还存戏蝶翩。 地僻原应知者少,景萌却使远名传。 若能挽得韶光驻,醉卧花丛亦自然。
登桐君山 沈邦彦 桐君鼻祖引为骄, 处处笙歌入碧霄。 白塔凌云标志异, 灰鸥戏水舞姿娇。 依亭四望画中画, 揽胜双流桥外桥。 潇洒桐庐逢盛世, 神州最美领风骚。
今日农村速写 舒成峰 儿女外出去闯荡, 赚钱拆旧建新房。 两老空闲无所事, 家禽家畜圈栏养。 晨听鸡鸭叫梦醒, 三餐饲喂育猪忙。 园地蔬菜品种多, 木柴整齐堆屋旁。 屋后山坡挖洞穴, 自酿白酒窖中藏。
冬日小雪 童志萍 清晨喧声闹, 开窗飞雪嫣; 孩子欢呼去, 长辈逐衣添。 平地垒高塔, 纷纷战巷湾; 日出雪融尽, 才觉意将珊。
七里泷 童水平 凭栏旷望严陵濑, 碧绿江流乳色澜。 漠漠丘林猴出没, 茫茫荒野鹞娑盘。 伟人绝句一潮雪, 柳子诗文七里滩。 莫道时移如水泄, 何曾回念不沈叹。
八声甘州·新龙村 许重山 记月潭荒草遍沙洲,水浅见黄流。 望如今水碧,泱波江面,不见荒洲。 鱼跃画船竞渡,荡漾雪招鹙。 烟柳似垂钓,波影琼楼。 暝色九龙绘画,更明珠点缀,范蠡闲休。 问何方仙客,游荡恋停留? 渺云烟,青山回望,送祥云,五水整沙丘。 勤民事,共谋百姓,天道勤酬。
菩萨蛮·灯树之叹 杨锦轮 不知夜景谁人造,银花火树繁星耀。江畔至街心,可邻乡野寻。 束身枝也绕,昼夜都烦恼。失去自由身,年年不见春。
我来,向富春山朝圣 吴建英 1 我来,向富春山朝圣 仿披一身羊裘 坐拥,山间薄暮 斟一行葳蕤的绿意 垂钓,一竿风月 潮生潮落,星辰高远 一片云彩,蓄积千年的风 引着一蓑烟雨 勾勒诗意的栖居 在衣襟上 托举,我的渴念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 我来,向富春山朝圣 钓矶壁,西台 披风,执笔 借半盏月光,读满山诗文 邂逅,历代诗人迓异的目光 抖落一江雅韵 惊起苏子双桨轻舟 跪伏,东望 听,漾动水纹里的涟漪 还原谢翱恸哭的声音 慷慨悲歌 渐次,迭加了力度 让富春山脊的弧度,更趋完美 3 我来,向富春山朝圣 从长卷的水墨出发 打开,临江落日 在一株古松的对面 照见,“一窗秋思” 被描摩过的石头、山谷 溪流,着色浅绛 诠释生命的朴素与坚韧 “仆归富春山居” 一生不得实现的抱负 在富春山里,流转、闪烁、蜿蜒 剩山图和无用师卷的叙事方式 驱动《富春山居图》 给予富春山 不可置疑的高度和力量 (注:朝圣——朝拜圣像。比喻一项具有重大的道德或灵性意义的旅程或探寻)
猫猫河 杨东增 走进雷山,走进丹江 我大声地呼喊,猫猫河,猫猫河 东边的响楼村 南边的脚雄村和西门村 西边的干河沟村 北边的大小固鲁村 它们伸出手指 把苗族人的猫猫河指到了我眼前 一步一步走上去 猫猫河村的重量一级一级挺起来 猫猫河的荣誉从农村卫生村 到农村节能村,到全国绿化村 一个一个让人惊奇 猫猫河没有忘记自己的海拔高度 猫猫河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追求 猫猫河的日子里,我就想找猫猫 可一打听,才知道 苗语里的猫猫是老虎出没的意思 猫猫河记下了苗族人 苗族人记下了山里的老虎 而后,猫猫河的苗族人 如老虎一样 金虎闹春,虎气十足,虎虎生威 |
原标题: 创建“中华诗词之乡” |
作者: 网络编辑:杨露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