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的“画外音” |
http://www.tlnews.com.cn/2023年03月10日 08:35:49 |
无声的“画外音” ——读董利荣《叶浅予〈富春人物画谱〉解读》 ■ 周保尔 近日,通读了董利荣新著《叶浅予〈富春人物画谱〉解读》(以下简称《解读》),大觉过瘾。过瘾有三:一是该书是研究“一代宗师”叶浅予的专著,为叶浅予研究提供了新范式,开创了桐庐本土作家研究叶浅予的新篇章;二是主题突出,形式新颖,引人入胜,是一部研究叶浅予的难得的好书;三是该书对叶老晚年作品《富春人物画谱》多维度解读,既有文艺评论,又有背景介绍,更有史料链接,是无声的“画外音”。 桐庐是“中国画城”,叶老是“中国画魂”。前年,县社科联和县融媒体中心共同推出的“品读桐江名人”栏目,《“一代宗师”叶浅予》正好由我品读。说实在的,在十多分钟的音频节目里,我没有提到叶老的《富春人物画谱》,留下一个遗憾。如今读《解读》补上一课。叶老画谱饱含着他老人家对家乡桐庐的大爱,与他的《富春山居新图》一样,在画界具有重要地位。董利荣在书中说,《富春山居新图》和《富春人物画谱》是叶浅予献给故乡桐庐“两尽其美”的精神文化财富。 一个不具美术专业基础的作家评论一个大家的绘画作品并非易事,董利荣做到了,而且非常到位,通俗易懂。可见他在写作中所下的功夫,按他自己的说法叫“恶补”了美术方面的知识。不得不佩服作者强大的学习能力和扎实的叙事功夫。 《解读》一书框架明朗,第一部分由《一座小城与一位大师》等八篇推文领衔,使人读过之后有一个总的概念。第二部分是叶浅予先生的一百幅画谱,一画一文进行“解读”,既有解释、赏析、评论,又具有导读功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尽量使用了与画有关的“史料链接”,把叶老的人物画谱回放到改革开放初期桐庐的社会大背景之下,赋予画面历史感和纵深感,画面人物立马鲜活了起来。叶老的如椽大笔描绘了当时桐庐各行各业的人物事件,大多是社会各界的普通人普通事。展开画谱,一股浓浓的人间烟火气扑面而来。画谱既是一首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赞歌,也是一部浓缩了的时代画卷。“史料链接”使《富春人物画谱》成为了用画面呈现的“史书”。有道是“大音希声”,《解读》尽显“画外之韵,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无声”之美。所谓“不吭一声,尽得风流”。《解读》就是这部画谱史书的无声“画外音”。 《叶浅予〈富春人物画谱〉解读》对百幅画谱逐一进行解读,以简洁的文字论述阐释画里画外的桐庐人文历史、风土人情,被浙江省委宣传部推荐为“浙版好书”。评语说:“这是一部独具特色的文艺评论集,书中既有对《富春人物画谱》创作概况、构思采访等的整体介绍,也有对画谱布局、主题内涵的深度解析,结合一画一论形式,描绘改革开放初期桐庐人的精神面貌与生活气息。”评价权威而精准。 |
原标题: 无声的“画外音” |
作者: 网络编辑:杨露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