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奶奶 |
http://www.tlnews.com.cn/2022年07月15日 09:15:35 |
■郑磊 趁午休时间,回老家麻蓬看望刚出院的奶奶,医生说她已经没有必要再住院了。 推门进入,奶奶侧卧在床上,全身蜷曲着,除了浮肿得跟馒头一样的双脚,身体其他部位已显得极消瘦,额头已凹陷了进去。这跟清明回家时看到的奶奶,精神和身体状态又差了很多。 “奶奶。”我喊了一声,她睁开眼睛,用很轻的声音回了我一声:“哎,你来了啊。” 她的回答让我感到惊喜。来之前妈跟我说,现在你奶奶基本上不跟人说话了,也不怎么吃东西,连你爸跟她说话,她都没有反应。 这跟之前的奶奶判若两人。年轻时的奶奶,说话总是滔滔不绝,你可以坐着听她说一个小时不带停的,就在去年,奶奶也还能坐着跟你说个半小时话。至于话题,不外乎两个,一个是村里人的家长里短,另一个话题是她跟爷爷来桐庐之后生活方面的点点滴滴。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那时爷爷奶奶带着5岁的儿子,也就是我的父亲,从淳安移民到了桐庐,把家安在了桐君街道麻蓬村。然后,生了我的大姑妈、二姑妈、三姑妈。还把我爸培养成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可能那个年代也谈不上培养,也许是我爸天赋异禀吧。听奶奶说,那时她跟爷爷没日没夜忙着农活,想方设法让全家人吃上饭,我爸是长子,他常常是边读书边帮忙干农活的,而且干起农活来还特别卖力,与村里的年轻人比,毫不逊色。 靠自己的一双手,家里盖起了一幢泥墙房,平房不大,但功能齐全:一室两厅一厨一卫,还有一个猪栏和柴间,后院的一块菜地,面积也不小。在我小姑妈结婚前,爷爷奶奶一直住在那儿。小姑妈结婚后,一家人分了财产,作为独长子,老屋分给了我父亲。 说起小姑妈结婚,这是我记事起,家里闹得最大的一件事。其中的关键人物,就是我奶奶。 大概在我读小学五六年级时,村里来了一个木匠,看上了我小姑妈。因为他家里条件很一般,加上人的长相也很一般,小姑妈没看上这个木匠。没想到我奶奶对他非常满意,不仅要让小姑妈跟他结婚,还要招他入赘。我小姑妈可不是一般传统女性,很有个性,坚决不从。一气之下她离家出走,被家人劝回后,她又出走,又被拉回来。结果人倒是回来了,但她还是坚决不同意跟那木匠结婚。 我至今还记得,在一个秋日的夜晚,全家人聚在老屋里,商量着这事该怎么办。 好强的奶奶态度没有丝毫改变,说小姑妈一定要嫁给这个木匠。而小姑妈的态度也没有丝毫改变,坚决不嫁。那个木匠呢,态度也很坚决,非小姑妈不娶。只有我爷爷,好像没啥意见。 经过反复较量,最终还是奶奶的意见占上风,小姑妈后来终于同意了这场婚事。 婚事一定,然后就是批地造新房,小姑妈结婚了,爷爷奶奶跟小姑妈、小姑父一起生活。 后来小姑父对待两位老人那是没话说的,不仅耐心,还很孝顺。对爷爷总是毕恭毕敬,对奶奶更是言听计从,这让其他几个子女就减轻了不少负担。当然,奶奶对小姑父一家的“偏心”,也是全家人有目共睹的。 这一点,最有意见的是我妈。我爸是独长子,但没有享受到独长子的任何“好处”。我想,也许是一来我爸有一份吃公家饭的职业,再加上我妈也很能干,奶奶觉得我爸妈不需要有啥好处,反而应该多付出一些。二来是因为我,是个孙女。我奶奶一向有重男轻女的思想。记得还是在我十几岁那会儿,有一次我回老家,奶奶一边烧火一边跟我说,以后你生下的孩子要跟你姓郑啊!我当时很“蒙圈”,便跟她点了点头。当然,后来的事情并非如此——我的孩子姓王,没想到跟我奶奶是一个姓,这事连我奶奶也根本没想到。不过,后来我发现了,奶奶对我孩子的关心要多于我。每次回老家时,她会十分关注我孩子的高矮胖瘦,我小时候,她只关心我的高矮,并不关心我的胖瘦。 话说回来,就算我妈对我奶奶再有意见,也都成不了“气候”。我爸一向是“无为而治”,任我妈怎么说,他一句也不会反驳,他知道我妈说完就完事了。后来我妈就跟我来反映,但我妈实属找错对象了,家里鸡毛蒜皮的事我一向不感兴趣,心情好我听她多说几句,心情不好我会反说她几句。 奶奶的晚年生活,说起来还不错。子女们都还孝顺,要啥有啥,想吃啥就给买啥。小姑父跟我说,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晚上几乎没有睡过完整的觉,每天晚上奶奶要起来上很多趟厕所。一听到楼下有点动静,他会立马起来,扶着奶奶过去。许多年来,奶奶走路都是拄着拐杖的,可从来没有摔倒过一回,大家心里都很清楚,这与小姑父的悉心照顾是分不开的。 本来小姑父跟我爸妈商量好了,过了清明节就要拆了现在的房子改建新房,但考虑到奶奶这样的身体,只好暂时不动,奶奶毕竟90岁了,身体一年不如一年,照顾好老人才是家里目前的大事。 临离开老家,我又摸了摸奶奶皮包骨的手,跟她说,吃得下就多吃点,不吃没力气的哦,她朝我点了点头。我的孩子也与她告别:“太太,我们要回去了,再见!”我听了心里很是不舍,希望这不是最后一次跟奶奶说话。 |
原标题: 我的奶奶 |
作者:郑磊 网络编辑:叶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