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楷模蔡元培 |
http://www.tlnews.com.cn/2022年04月22日 08:32:51 |
周爱萍 蔡元培先生为我国现代教育的先行者,他在任北大校长时所取得的成就,举世公认。此外,蔡先生还是社会各界公认的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大学者,被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蔡先生之所以如此卓越优秀,与他早年的勤学读书,有很大的关系。 蔡元培从少年时代起,就勤于读书,夏天蚊虫多,晚上读书时把一双脚放在水桶里,避免蚊子叮咬,专心致志地读书。在他一生教育工作和革命斗争中,从未停止过读书。他晚年回顾说:“我自十余岁起,就开始读书,读到现在,将满六十年了,中间除大病或其他特别原因外,几乎没有一日不读点书的。”由于他读书不辍,因此有了渊博的知识,成为后学的楷模。 蔡元培年轻的时候,由叔父介绍,进入绍兴首富徐树兰家“古越藏书楼”校勘《绍兴先生遗书》。他一边校书,一边读书,在四年中遍读了楼中的诸多藏书,并对重要书籍进行了批注。蔡元培的女婿林文铮曾见过经蔡批注的一部《墨子》和一部《管子》,批注或用红笔,或用墨笔,蝇头小楷,遍布书页上下,密密麻麻,没有一点空隙。据徐家的人说,像这样批注过的书不止两部。蔡元培三十三岁开始学日语。在南洋公学时,他提倡学生学习外语应从与汉语比较接近的日语学起,并以自己不会读日文,照样能看懂日文书籍的经验,教学生如何看懂和翻译日文。结果,“不数日,人人能读日文,且有译书者”。之后,他还和学生们一起向教育家马相伯学习拉丁语。他每天一早就步行十里路到马的住处学习,有时清晨五点便到马家门口敲门,马推窗看是蔡元培,只好无奈地说:“太早了,太早了,八九点钟再来吧。” 蔡元培读书认真,但对吃穿却从不挑剔。蔡夫人说蔡元培好伺候,“稀饭也吃,干饭也吃,焦饭也吃”。他常穿西服,但西服的料子却是极为廉价的料子。他还是我国第一个以“爬格子”方式,半工半读的留学生。有人曾谈及蔡元培的勤学:“在法国留学时,因天气极热,满身出汗,蔡便先把房门关起来,再把衣裤脱掉,埋首用功读书。有时朋友去看他,从门缝里一望,见先生独坐室中,一丝不挂,只好轻步退出。”当今学人能如此用功的,又有几人? 蔡元培的书房中挂有自画像,上书:“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亦不知老之将至。”他在书桌上贴有:“学不厌,教不倦”之语。他年届七十时写《假如我的年纪回到二十岁》一文,他说:“我若能回到二十岁,我一定要多学几种外语。自英语、意大利语而外,希腊文与梵文,也要学的。要补习自然科学,然后专治我所最爱的美学及世界美术史。” 蔡元培的读书经验证明:一个人要在学问上有成就,必须既能钻进去,又能跳出来。回顾蔡先生的读书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出他的治学轨迹:由传统方式入手,经过勤学苦练和严师教导,先在旧学上植下深厚的基础,又通过几年的自由阅读和研究,不断用新知识,新思想充实自己,达到融会贯通。我想,这对今天的年轻人,应有不少的启发。 |
原标题: 读书楷模蔡元培 |
作者: 网络编辑:吴芬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