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与浮云闲 独钓江月明 |
http://www.tlnews.com.cn/2022年03月04日 09:28:00 |
■朱自明 闲云野鹤何处觅? 子陵钓台桐江滨。 不羡三公恋草野, 光武中兴不得臣。 两千多年的岁月洗涤,你依然是那么的清晰,灿若星辰。遥想当年,你隐姓埋名匿于桐庐这方山水,不承想却名扬于后世。这不是你的初心,但后人却把你变成了一种精神,深深地镌刻在历史的星空,镌刻在后辈士子的心里。 对于你——严子陵,我心存仰慕。想撷来轻风为你拂去额头的微汗,想掬起清流为你洗去双手的风尘,想盘起双腿听您语快言欢的畅谈,想幕天席地与你把酒临风的醉饮。 我来了,在一个微雨的午后我向你靠近。 乘船出发,船行江上,心随江流。目之所及,这富春山水的美景早已把我陶醉,以致欲说已忘言了。波光水汽中遥想当年纪昀的浅唱轻吟:“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斜阳流水推蓬坐,翠色随人欲上船”。是啊,这儿实为佳境,谁人不羡?我似乎明白了你为何不羡三公恋草野了。举目两岸,“云山苍苍,”俯瞰江面,“江水泱泱”,穿过历史的时空,耳畔仿佛又传来了北宋名臣范仲淹那“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的倾心长赞。 子陵先生,你在哪儿呢?还在看风,看云,看明月吗?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但是,你用自己的一生给他的这句话做了一个反注脚。是什么让你如此义无反顾?又是什么让你流连不返?云依苍山,鸟恋青林,士隐荒野,严子陵,你是一个纯粹的隐者,今天我带着诸多的疑问和敬意,穿过时光的隧道,来看你了。 登上钓台,好一处妙境呀:背倚苍山,面朝大江,一台高立,翠树如盖。遥想两千多年前,你,披羊裘,著敝履,手捧书卷,悬杆垂丝;你“一杆风月,一蓑烟雨”;你“闲钓江鱼不钓名,瓦瓯斟酒暮山青”,这是怎一个“闲”字了得?面对光武帝的多次邀约,你答曰:“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你为自己的“志”就是这样的固执,固执的义无反顾!你就是这样的任性,任性得如此纯粹!“先生晦其中,天子不得臣”啊!你是真正的隐者,无欲无求,终老山林。“借问此何耳,心远忘九州。” 那高台上是你吗?我实在不忍打扰您专注忘我的心神。 现在,我来了,静悄悄的,只是想寻觅你的身影,想倾听你的教诲。历经千古岁月,青山依旧在,高台沐风雨,只是我却再也寻不见你这个“心与浮云闲”的高士了。你去哪儿了呢?当年,你放着荣华富贵不享,远离喧嚣的红尘,独钓江月明,这是何等的勇气和境界呀! 我吹着你吹过的风,独自坐在你曾经读书垂钓的东台,眺望江水东流,感慨世事沧桑,心中一切释然。微雨已止,烟云消散。摇曳的树影,欲颓的夕阳,把我的神思拉进了你的时代,穿过两千多年的历史烟云,我看到了,看到了你闲坐高台,独钓江月的悠然惬意的背影。 先生啊,你那潇然尘世的背影,却在驾鹤西行后在史书上有了华丽的转身。对于你的记载,最早见于范晔的《后汉书·严光传》: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于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曰: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年八十,终于家。这是史学家带着赞许在史书上为你留下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自东汉以来,你不慕三公,甘于贫苦,淡泊名利的品质一直为后世所景仰。历代文人名流多有雅言,唐朝那位仗剑游天下的“谪仙人”李白对您就大加赞赏:“昭昭严子陵,垂钓沧波间。身将客星隐,心与浮云闲。”是呀,您有绝佳的机遇,可以“闻达于诸侯”,可你却绝尘缘,隐山林,“登云钓月”,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安静的精神家园,你在当世不求声名显赫,只求一世恬安,却为后世树了一座精神丰碑,被多少后辈奉为精神导师。 山耸江涌万古春,林掩台立千年秋。斗转星移,时过境迁,但山水依旧,高台仍存,可我觅得了江枫渔火,却怎么也寻不见您与清风为伍,明月相伴的身影了。但我没有一丝遗憾。 微雨早已过去,夕阳映红了江面,我回望你悬杆垂丝的高台,就此与你作别,“挥手自兹去”,心中释然,一身悠然。 |
原标题: 心与浮云闲 独钓江月明 |
作者:朱自明 网络编辑:叶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