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落日中照见 |
http://www.tlnews.com.cn/2021年09月03日 08:44:18 |
■吴燕萍 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 ——海子 安静下来的时候,我总是喜欢站在学校的小广场上,看西边的日头一点一点地落下去。 每次我都是很努力、很认真地盯着太阳的样子,深怕一不留神它就没影了。可是,落日真是个狡猾的家伙,无论我怎么努力、怎么认真地盯着它,它总在不知不觉中消逝于无形。 江南小镇的落日,总是那么家常的样子。日头不算大,却总会在屋角、树梢上搁浅,停停落落,像是无限不舍,却又不得不离去。在枝枝蔓蔓,牵牵绊绊中,有无尽的曲折迂回之意。走在校园的环道上,透过绿树,看见落日隐隐约约地从枝叶间散发出金色的光芒,那一丝丝的光亮,让人的眼睛里全是暖色的光芒;偶尔回头,见远山隐隐,夕阳便开始投入它的怀抱,然后瞬间,天色黯淡。 晚饭过后,在校园里走走,这已经是多少年来养成的习惯了。以远山为幕,与人群为伍,不经意间有一种在人间的踏实与满足。报告厅那圆形的顶,它们遮着太阳,又在落日柔光的散射中沉醉。校园十景之一的“扶疏静道”边上,几棵树伸长着笔直笔直的杆子,轻轻柔柔的叶子,就这样矗立在环形弯道上,安静在自己的角落里,守护着属于自己的天地。环顾四周,身边来来往往的学生;抬头望远,那个熟悉不过的日暮,是一切如常的宁静与富足。 我在这里生活了十五个年头了,学校搬迁到这儿来也是十五年。曾经以为我会离开,但却没有。十五年来,我跟学校一起成长着。从最初的黄沙漫天飞舞,到如今成为美丽校园,一直见证着它们的变化。晨起,听鸟儿鸣啾;夜幕,看满天繁星。十五年的光阴,足迹早就遍及每个角落。每一块土地,每一个我曾经走过的脚步里,都有着属于我的光阴四季。 我知道,教学楼后侧的那株梅花,每次都是开得最早。有一年寒假值班的时候,我拍下了第一朵,红墙红梅与蓝色天空相互掩映,画面很生动,我就把它发到了朋友圈。后来同事告诉我说,那朵花的位置应该在画面的三分之一处,后来我又去试了试,果然。 我记得后花园的那株海棠花儿,在细雨中娇美动人的模样。那天我丢了雨伞,轻轻地把枝头往下拉了一点,按下快门,图片上放大了的花瓣上,滚动的雨珠清晰可见,明丽的色彩看得人欢喜,我立马把它作为手机的屏保背景,现在它依然鲜活在我的视线里。 我还记得我池塘畔的树林里,鸟儿们飞来飞去欢畅的样子;扔下小小的一片面包屑,塘中的那些鱼儿,就会在水里你争我抢跳动不已……它们就像一幅画,装帧在我记忆的相框里。 2006年学校刚搬来这里的时候,校外是一片小树林。林子虽然茂密,但树木并不高大,太阳从西边落下的时候,阳光正好洒在那些细小的枝头上,随着时间的流逝,搁搁浅浅地往下沉,一点一点,有时候挂在树梢上,有时候落在蘑菇棚顶,然后沿着渠道的两岸,将余晖洒在小溪边与池塘中,这时候便可看见,一道道的波纹在水里闪闪发亮。 儿子每次放学回来,最喜欢的事就是奔向这片小树林,然后沿着曲曲折折的小径在丛林里穿梭、奔跑,有时候捡片落叶,偷偷放进口袋里;有时候捡根小棍子,一路抽抽打打;更多的时候,就是指着一株株植物不停地问,这是什么草啊,它们有名字吗?我总是黔驴技穷,然后在支支吾吾中敷衍回复:“嗯……叫野草吧。”望着他的背影,我总是在想,希望他的生命就像野草一样地疯长。 如今的小树林,已经变成了宽宽的马路。树林里的落日,也随着儿子的日渐成长,逐渐远去了。 但落日的身影依旧。我知道,李商隐曾经孤独地看落日,他在他的《乐游原》中感慨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多少年来,这一诗句影响了多少人看日落的心情。其实,夕阳本无所谓孤独,只是人孤独了,感慨便系之矣。其实换个角度,夕阳也可以很美好。日升日落,日落了又会照样升起。 落日归山海,山海藏深意。落日的哲学命题大约就在这里:让你看见人生大千气象,让你感受生命中的美好,在你对它们一点点逝去感到无能为力、心生绝望时,慢慢地又开始重新升起,让人心生希望。 落日也罢,日出也好,山河辽阔,宇宙广袤,对于天地间的我而言,无论站在哪儿看风景,都只是一个小小的一个点而已。四季更替,风云变幻,我似乎看到了芸芸众生,都逃离不了的人生轨迹。自然万物随时代谢,人生百代荏苒倏忽,就在这样的更替中,安静地阅读山川草木、花草鱼虫,用文字去照见,用笔尖去抵达,便觉天地万物,是刹那,亦是永恒。 |
原标题: 在落日中照见 |
作者: 网络编辑:吴芬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