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了申屠先生与我说的三句话 |
http://www.tlnews.com.cn/2021年07月16日 09:12:01 |
■ 石樟全 申屠先生,叫申屠丹荣,我习惯称他申屠。虽然他大我三十多岁,但我俩无话不谈。 前几年,我曾经与他开玩笑:“你百年后,由我来写你的文章,我一定给你送终。”哪知他连这个我对他的口头承诺也不肯吃“白食”。今年六月二十一日他静静的走了,离开了这个世界。而这一天晚上我正远在上海做手术,冥冥中注定他不肯要别人的一丁点好处。 我与申屠相识于1985年,那一年他作为中共桐庐县委整党工作组进驻石阜乡,我刚参加工作不久,是石阜乡整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负责材料上报和宣传工作,所以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申屠,他对材料逐字逐句的修改,和手把手的教导,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这也成了我一生对文字爱好和从事文字工作的起点。 五年之后,他到石阜乡出公差,在下村的路上偶然碰到。他说小伙子,想不想到县委宣传部工作。我说,想呀!他说,那你就写一个调查报告,到宣传部工作,第一文字要拿得起。针对那时粮食生产的困惑,一年多一年少,乡村干部感到头痛。我花了一周时间深入田间地头调研,写出《农民如何看粮食生产》,从利益最直接的农民视角来分析怎么样抓好粮食和农业生产,报告邮寄给申屠。一个多月过去了,没有音讯。我以为是材料不过关,调动的事没戏了。谁知我正失望的时候,县委宣传部分管部长下乡对我进行全方位考察,这时才知道,那篇文章得到了领导和申屠的认可。不久我便调到县委宣传部工作,与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 进入宣传部与申屠同在宣传科,我与他办公桌相邻,这样就更方便听他的教诲。有一次部里安排他和我到江苏如东联系出版《富春江名胜诗集》的工作,这是他多年辛勤耕耘的结晶,我这次主要负责他路上的安全。部领导想派车送他,被他坚决拒绝了。他和我一早乘长途客车到镇江,再转车至如东,那时道路不平,路上颠簸,两天才到如东印刷厂。他不顾身体劳乏,一头钻进排版车间,与工人们一起劳作起来。晚上他和我住在旅馆里,当然选了个很差的旅馆。他与我聊起多年前的一件事,为了到浙江省图书馆、档案馆查阅桐庐历史文化的相关资料,他住的是每天2元的三人铺,同室的旅客说什么也不相信他会是宣传部的干部,一定是假冒的。他给我讲述时,很平静没有一丝杂念。 他的不起眼,像他穿的那身褪了色的蓝布衫,好几次新调来的县府保卫科人员会把他拦下来,让他签字确认身份。他在生活上是最随便的,从来不讲究。但对工作,对原则问题,从不含糊,他有时也会很固执,是个十足的倔老头。有一年,有人想借他的名气请他写一篇唱赞歌的文章,由于与事实有相差,起初他不肯写,后来逼得急了,他干脆一气之下写了篇《写不出调查报告的报告》。他对我说,做人一定要讲真话,当你实在迫于各种压力不能讲真话时,也绝对不能讲假话。后来,又有为江南过时节的事,有人要他接受上级新闻媒体的采访,帮助说说取消时节的话,被他一口回绝。遇原则问题,他从来都是坚持自己,不随风,不人云亦云。 这对我后来从事新闻编辑工作启发很大,审稿时去掉那些虚的东西,注重新闻的真实性,让事实说话。我到《桐庐报》工作,申屠也时常来看我,虽然他退休了,还一直对我的工作关心着。有一次,我说请他吃饭。他说,不要吃。我说是我自己的钱。他说,也不要吃。他说他一辈子没有吃公家的和别人的白食。他还跟我说,做人,一是不吃白食(意为不占公家和别人的便宜,说大点就是不贪污腐败);二是背后没有人白话你(意为做人要掌握过硬本领,不吃空闲饭,不让人背后说三道四,做人要光明磊落);三是不白活(意为一辈子总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我在2017年县作协作家文丛的前言中写道,桐庐有个八十五岁的老人,每天还坚持写作,已经出版了数十册、一千余万字的有关桐庐地域文化的书籍,他告诉我写作是为了活命,多活一天就多写一些。这正是桐庐宣传文化人的精神写照。因此,去年申屠丹荣先生也荣获了桐庐文学艺术事业突出贡献奖。 对于申屠先生来说,荣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把文字写作视为生命。这个从上海中药房抄方子开始认字的学徒,硬是靠自己超人的毅力走上了宣传和地域文化研究及写作的道路,为桐庐的宣传事业及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作出了他毕生的努力。 我是最应该送送他的,却没有送成。这成了我此生最大的遗憾。 申屠丹荣先生,一路走好! |
原标题: 想起了申屠先生与我说的三句话 |
作者: 网络编辑:吴晓斌 |